在鄉土中國的語境中,城市文學及其寫作實踐備受關注,上海作為中國城市文化的代表性地域,其城市文學寫作已經形成自己的歷史脈絡和書寫傳統,并且對整體的城市文學寫作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從晚清民國到共和國歷史的沿革中,文學敘述中的上海呈現出諸多變化和各種差異。【詳細內容】
翻譯文學的出現是中國由封閉走向開放的重要文化象征,“五四”運動時期,幾乎所有重要的作家都有文學翻譯的經歷,魯迅、周作人、茅盾、巴金、郭沫若、冰心、胡適、鄭振鐸、豐子愷、草嬰等等,彼時,翻譯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精神事業。讀者面前的“外國文學”,嚴格意義上是一種“翻譯文學”,是經過翻譯家翻譯的或者說是另一種寫作。【詳細內容】
微博、微信、移動互聯網等新型傳播方式的流行,正在改變寫作方式、形態以及閱讀方式,它更直接更及時地與社會生活、文化娛樂短兵相接,并且參與到讀者的日常生活中去,塑造著青年作家的生活方式和青年讀者的認同族類、自我定位。
【詳細內容】
9:00—9:30 開幕式
主持人:馬文運(上海作協黨組副書記、秘書長)
汪瀾(上海作協黨組書記)致辭
李敬澤(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副主席)致辭
陳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致辭
9:30—11:00 議題討論
討論議題一:“城市與寫作:我手寫 ‘我城’”
主持人:楊揚(上海作協副主席)
11:00—12:30 議題討論
討論議題二:“寫作與翻譯:借鏡的自我觀看”
主持人:陳思和(上海作協副主席)
12:30—13:30 自助餐
13:30—15:00 議題討論
討論議題三:“傳播與寫作:新傳播方式下的寫作形態”
主持人:郜元寶(上海作協主席團委員)
15:00—15:15 休息
15:15—17:00 專家點評
主持人:孫甘露(上海作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