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上海召開第三次青年作家創作會議
    2014年05月16日   上海作家網   

    為了檢閱上海青年文學隊伍,梳理上海青年文學創作成績,總結上海青年文學人才培育工作經驗,規劃上海文學未來發展規劃,上海市作家協會于5月16日,舉行了"2014:在'上海'寫作--第三屆上海青年作家創作會議",姚鄂梅、薛舒、小白、路內、滕肖瀾、周嘉寧、張怡微、王若虛、甫躍輝、金理、黃平、張定浩、黃德海、黃昱寧、btr等34位上海青年作家、評論家、翻譯家齊聚一堂,圍繞"城市與寫作:我手寫'我城'"、"寫作與翻譯:借鏡的自我觀看"、"傳播與寫作:新傳播方式下的寫作形態"等三個議題展開為期一天的深入討論。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白燁,《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人民日報》文藝評論部主任劉瓊,《光明日報》領銜編輯、《文薈》主編韓小蕙,《文藝報》評論部主任劉颋,上海作協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汪瀾、上海作協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馬文運,上海作協副主席孫颙、陳思和、孫甘露、楊揚,以及吳亮、程永新、郜元寶、羅崗等專家學者參與了本次上海青創會。出席會議的還有《解放日報》副總編徐錦江、《文匯報》副總編鄭逸文、《新民晚報》副總編朱國順等新聞媒體的相關負責人。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在開幕式上表示,上海是標志著中國文學的力量、魅力和榮耀的一個城市,魯迅先生在這里生活、寫作,這里也是巴金先生的城市,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作家在這里不斷地為中國文學創造歷史和傳奇。上海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來自各地的青年作家,現在也有一批優秀的青年作家和評論家,放在全國也是非常優秀的群體。這些青年作家精通外語、視野開闊、感覺敏銳,這是在上海寫作的獨特優勢。他們能為都市經驗的表達尋求新的可能,能為中國文學帶來創新元素,上海青年作家身上寄托著廣大讀者的殷切期待,寄托著中國文學與時俱進、不斷開辟新天地的希望。李敬澤鼓勵上海青年作家們,在上海寫作,不僅是一個地理位置,更是歷史和文化的位置,不要辜負這個位置,要讓讀者看到真正的壯闊、宏大和復雜,上海作家應該有這樣的追求。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白燁認為,上海青年作家隊伍的活力和實力在這個會場得到最好的證明,和國內其他省市相比,上海青年寫作力量齊整的特點十分明顯,很多省市50后、60后寫作者多,80后、90后相當稀少,上海文壇則是70后、80后、90后隊伍十分雄壯。這預示著文學發展的前景和后勁。什么是文學的財富?就是人才。國內文壇70后的主將在上海,80后的旗手在上海,甚至90后也已露出尖尖角。評論家、《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說,自現代以來,上海一直是中國文學的大本營,上海文學有多種傳統,更擅長綜合、轉化新的文學潮流使之成為文學正統,上海還有一批優秀的翻譯家,他們從西方帶來的創作思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同代的創作者。到今天形成優秀青年作家、批評家、翻譯家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時具有兩種甚至三種身份的寫作者在上海十分普遍,這樣一支齊整而色彩斑駁的隊伍和創作生態在全國十分罕見。

    上海文學界素有出青年作家的優良傳統,青年文學人才的培育工作又向來是上海作協工作的重點之重。近年來,中共上海市委領導高度重視文學人才工作,上海作協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努力構建符合文學創作規律、有利于文學創作人才輩出的體制機制和組織形式,把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穩定人才作為中心工作來抓,以專業作家、簽約作家、梯隊建設為主要抓手加強作家隊伍建設,打破人才體制壁壘,取得了豐碩成果。近5年內,上海作協分兩期吸納了以70后為主的一批優秀年輕作家為專業作家;近3年內,上海作協又陸續簽約、扶持了41位以80后為主的年輕作家。此外,幾年前,上海作協開始發起"文學百校行"活動,依托全市200多個校園的文學社團,建立起一個龐大校園寫作人才庫。與此同時,一些針對文學新人孵化、選拔的活動已從上海輻射向全國,除了已經為廣為熟知的《萌芽》雜志社連續舉辦16屆的新概念作文大賽,近年新創辦的"會師上海·90后創意小說戰"和針對"00后"中學生的"黑色星期六"寫作大賽,陸續發現了一批有潛質的好苗子。

    經過近年的不懈努力,上海目前擁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創作門類均衡、創作勢頭活躍的青年作家隊伍。一大批優秀的上海青年作家得以成長,其中姚鄂梅、薛舒、小白、路內、滕肖瀾等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已基本成熟,正逐漸成為上海文學事業的中堅力量,在全國文學界也占有重要位置。周嘉寧、張怡微和王若虛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迅速成長,涌現了具有全國代表性的80后作家,而嶄露頭角的以三三、張曉晗和吳清緣為代表的上海90后寫作者群,寄托了更多文學在未來的希望。上海的文學新人隊伍,無論是寫作者,還是評論者,已形成"70后、80后帶90后"的梯次結構。需要指出的是,還有一批上海青年作家一邊從事文學創作,一邊開展文學翻譯,具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和廣闊的國際視野,身份處于隨時轉換中,今天是作者,明天又變成了譯者,是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特有的文學景觀。周嘉寧除了發表出版長篇小說《荒蕪城》及不少中短篇小說,還翻譯了珍妮特·溫特森的小說《寫在身體上》和米蘭達·裘麗的小說《沒有人比你更屬于這里》。BTR出版短篇小說集《迷走·神經》后,同時翻譯了保羅·奧斯特的小說《孤獨及其所創造的》。胡桑除創作詩集《賦形者》等,還翻譯了辛波斯卡詩選《我曾這樣寂寞生活》等。既能寫小說,又能翻譯小說,他們可以站在"世界"上寫作,這的確是只有上海才有的現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文學在理論研究、文學評論等方面的優勢,得以延續和傳承,一個由70后、80后構成的上海青年評論家群已經形成,如金理、黃平、木葉、張定浩、黃德海、項靜、李偉長等青年評論家得以快速成長,在評論創作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青年網絡作家、類型小說家也得到了充分成長,起點中文網白金級作者骷髏精靈和血紅也出席了會議,這說明了上海文學的開明和兼容,上海逐漸形成了開放、寬容、多元的文學生態。在上海年輕作家不斷面世的新作中,延續著這座城市特有的文學傳統、文學氣質,更令人看到這一代人所特有的文學才情、文學視野和文學表達。2013年度,上海作家獲得各類國際國內文學榮譽和獎項達40多人次,其中年輕作家的貢獻就在半數以上,有力地證明了青年作家在上海文學事業中的重要意義。

    上海青年作家創作會議提綱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09802號-1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21-540471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