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活動 > 思南讀書會

    巴金寫《隨想錄》 從“人云亦云”到自我懺悔

    2015年02月15日17:51 來源:東方網 作者:蔣澤 點擊:

    東方網記者蔣澤11月23日報道:作為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的系列活動之一,昨天下午,一場思南讀書會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行,作家李輝與讀者近距離接觸,談談“一個人和一個時代:巴金對八十年代文化老人寫作的影響”。李輝表示,文革后的巴金通過寫《隨想錄》完成了自我懺悔,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了其他一些作家。

    “文革期間,巴金是一個人云亦云的作家,他自己也這么講。”李輝說。為了保護自己,他違心寫了很多批判自己朋友的文章,而在文革當中,巴金本人也遭受了猛烈的批判。

    文革之后,巴金開始反思,并于1978年開始寫作,標志就是《隨想錄》。“這是一本開時代之先的作品。”李輝表示,盡管有人認為《隨想錄》語言有些羅嗦,有些不夠深入,但巴金在書中自我懺悔、主張個人思考、“講真話”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相比于其他一些作家通過訴苦回憶文革,巴金沒有一篇文章談別人對他的批判或背叛,“他摒棄了個人恩怨,相反,這是一個自我懺悔的巴金,他借助《隨想錄》進行自我道德完善,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李輝表示,巴金對其他作家的影響不僅僅通過作品,也有直接的建議。“一個案例就是蕭乾在巴金的幫助下,在80年代的寫作發生了特別大的變化。”整個80年代,老人寫作進入了一個高潮,“我們談80年代,不談那一代老人的創作是不完整的。”季羨林、楊絳、李銳這些作家紛紛發聲,以各種方式回憶文革。“那時韋君宜寫了一本《思痛錄》,被認為比《隨想錄》思考更加深刻更加尖銳,這是有可能的,但《思痛錄》是90年代寫的。”

    李輝最后表示,巴金是一個有自我思考的人,他盡可能用自己的表述方式把想說的話說出來,“他是一個理想的人,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