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活動 > 上海國際文學周

    國際文學周:“翻譯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艱難工作”

    2014年08月15日16:3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我有話說 點擊:

    8月12日,上海書展品牌單元——2014上海國際文學周先于上海書展揭幕。在國際文學周主論壇上,13位中外嘉賓圍繞“文學與翻譯:在另一種語言中”這一主題進行了對話。

    一種聲音的傾聽與傳達

    盡管行程十分緊張,坐在輪椅上的82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作家奈保爾依舊神采奕奕,在被問及對翻譯的看法時,他瞇起眼睛笑著說:“翻譯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只有通過翻譯才能知道其他語言的作家在想什么、在寫什么。”

    作為一名讀者,奈保爾說,他需要依靠翻譯過來的文字去想象原文的內涵、想法和魅力,而作為一名作者,當譯者掌握了他的節奏時,奈保爾則會格外高興。“音樂有節奏和韻律,文學亦然,一位譯者假若能夠掌握原作的節奏,那么譯者就是這位作家的聲音。”

    美國當代女詩人布倫達·希爾曼從另一個角度理解翻譯:“其實每個人都是譯者,都在把我們的體驗表達出來跟大家溝通。”作為一個環境詩人,她希望能把有形的、無形的、動的、不動的這一切跟大家表達出來,“我經常跟朋友說,我希望能夠把生命的輪回描述出來,用詩歌表達出來。”

    一份忠實與理解的書寫

    清末學者嚴復曾提出:“譯事三難:信、達、雅。”首屆“傅雷翻譯獎”得主翻譯家馬振騁強調,翻譯第一就是要做到“忠實”,也就是“信”。在回答“華而不實”和“實而不華”的兩難提問時,他舉了美女、丑女作比:“比如現實中我們有很多偏見,假如一個美女很忠實,他會說這個人好,假如說一個丑女很忠實,他會說誰要她!”在全場的笑聲中他又解釋道,沒有忠實為前提,語言再美也是毫無意義的,但忠實于原文不一定就會丟掉本來的美。

    美國桂冠詩人和翻譯家羅伯特·哈斯則認為:“好的翻譯是對語言的刷新,對陳詞濫調的刷新。”而對于詩人王家新而言,翻譯的第一步是要達到完全透徹的理解。翻譯家周克希也強調:“在翻譯中,所謂文采來自于透徹的了解。”

    “語言本身當然非常重要,因為翻譯的對象就是語言。但語言本身又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問題,文化背景、文化多樣性也是相當重要的。”法國翻譯家帕斯卡爾·德爾佩什說,既要有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又要保持一種文化的獨特性,“翻譯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艱難工作”。

    一種文化的交流與傳承

    沒有人會否認,翻譯的魅力令文學交流跨越了種族與國界。作家葉兆言回憶:“中國的幾代作家,從我祖父或者祖父的祖父開始都受到外國的影響,外國作品對我的影響似乎無所不在,從十五六歲開始,我就不斷地讀外國文學,感謝翻譯給我提供了文學養料。”

    羅伯特·哈斯也笑著分享了他與中國詩歌的不解之緣:“我最初的時候是讀龐德翻譯李白的詩,后來又讀杜甫的詩,杜甫的詩翻譯得非常美。讀杜甫的英譯也好或者其他的翻譯也好,對我寫詩來說都非常重要。”

    歷時8年苦譯《芬尼根的守靈夜》的翻譯家戴從容說,翻譯從語言到文體、觀念都給人們帶來深刻影響,它會在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

    (光明日報高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心怡)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