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活動 > 上海國際文學周

    葉兆言吳亮對談:從《很久以來》到《馳向黑夜的女人》

    2014年08月14日11:36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創聯室 點擊:

    “文學對談:從《很久以來》到《馳向黑夜的女人》”8月13日16時于思南文學之家舉行,著名小說家葉兆言、《上海文化》主編吳亮從這部長篇小說題目變化開始討論,帶領讀者重新回到歷史,回顧那些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和個人命運。

    吳亮表示很喜歡《很久以來》這一題目,認為沒有這個題目,就不會有他現在的評論文章,“很久以來”成為他那篇評論每個樂章都會出現的一個旋律。而“馳向黑夜的女人”更適合做電影的題目,兩個女人,死無葬身之地。“很久以來”也符合兆言小說的味道,非常不動情的,非常安穩的,非常平靜的,甚至是情感都很少介入的。而且沒有對那個時期進行控訴埋怨,他告訴你們這個故事,就是這么過來的,他很平靜。這里面沒有做事后諸葛亮的行為,高高在上,批判反省都沒有,當事人就這么思考,就這么愚蠢,就這么實在,就想活著,就是這樣,這種力量在緩慢的“很久以來”。很遺憾葉兆言改了題目。

    葉兆言說,《很久以來》這一題目是最早寫作間無意中得的,是原小說的第一句話,后來小說結構發生變化,原來第二章變成第一章,原來第一章變成第二章,可取名習慣了,也不愿意改。但是出版社提出這個名字不專業,在現在這個時代不好賣。最終他從多多的詩歌中選了一句“馳向黑夜的女人”作為書名,他表示自己很喜歡這句詩的意象。

    很多人曾問過葉兆言,書中的兩個女性,哪個是馳向黑夜的女人。他解釋道,高爾基的小說中有這么一個主人公的形象,一個老一輩的革命者,他想把一批愚昧的人帶出一片森林,就把他自己的心臟舉起來,像火把一樣。這個“馳向黑夜的女人”就是這樣一個人,舉著自己的心,把我們帶向光明的人。我為什么特別喜歡這樣的意象。這么多年,我們總覺得有一個人把我們帶向光明青春,其實我們不知不覺走向黑暗。我小說的主人公,包括我們讀者,都是跟在他后面走的人,我們以為走向青春,走向青年,但是我們不知道正在走向黑夜。

    葉兆言認為寫小說有最基本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藝術就是和別人不一樣,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文革對他而言是變化的十年,非常復雜,不是黑和白。他自己是經歷者,正好是9歲到19歲。文革給他的印象,像條河流一樣,是活的,大家的命運在不同的變化。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過去的歷史,過去的事件都是非常親切的。寫作者把經歷的社會生活還原出來,那是重要的。當他還原歷史的時候,即使很丑很脆弱的,但他帶著非常親切的目光重新撫摸它,它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他不太在乎什么樣的結論,有時候結論不重要。一些基本的話不需要說的,更重要的是,他的目光重新又回到了過去。當然寫作的目的不僅僅自己回到過去時光里,還是有可能把讀者也帶到過去的時光里,我們可以對過去的時光有自己的解釋,有自己的判斷就行了。小說就是這樣的東西。

    對談之后有讀者提問,《馳向黑夜的女人》把個人經歷放到宏大的敘事里,種種歷史細節都需要考證。如果進行創作,如何把這種歷史的小細節,更好的融入到情感里,融入在文本里。

    葉兆言認為,在技術上細節是重要的。因為你寫一個細節,盡可能要真。小說是虛構的,接近真實的,造假的東西來騙人的,小說是騙人的。但是作為技術來說,既然騙人要騙的像真的一樣。小說是虛構的藝術,用虛構的藝術表達思想,真實只是手段,是小工具,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東西,甚至可以說非常次要的東西,只是應該而已,沒有想象的小說,沒有想象力的小說都不是好小說。

    吳亮則表示自己可能想的更復雜一些,比如在葉兆言的小說里看到好幾個層次,有些明顯是文本當中的,文本里還有文本,更接近這個真實的事是中間這一部分。有一個敘事人在里面,就是要加強真實性的感覺,寫的不是虛構的,是真實的,他是某處存在的。而這種感覺一直是引起藝術家興奮的一件事情。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