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信息

    最完整的《董其昌全集》出版

    2014年05月20日13:20 來源:《東方早報》2014年5月18日 作者:陳若茜 點擊:

        《董其昌全集》書封

        一函八冊的《董其昌全集》新書,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5月16日,該書發布會暨研討會在董其昌故鄉上海松江舉行。

      據編修者介紹,《董其昌全集》是董氏身后378年來首次對其著述最完整的匯集和整理,大多此前未經整理校點。其中,董氏思想精華《容臺集》是以崇禎三年本為底本、以閩本為對校本編修;全集還收錄了比較難得一見的董氏三部關于八股文的作品。

        此次《容臺集》以崇禎三年刻本為基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香光、思白、思翁,別署香光居士,明松江府華亭人,是明晚期藝術領域中最具號召力的人物。他是書畫藝術家、理論家、鑒藏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董其昌全集》由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松江區文廣局合作整理編修,由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嚴文儒主編,近日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全集收錄了董其昌撰著的詩文,董氏參與編修、補訂的著作,以及董其昌身后由他人編輯的董氏著述、信札、題跋、佚文等。其中,多數是此前未經整理校點的。

      全集收錄的《容臺集》是董其昌畢生思想的精華,包括文集、詩集和別集。

      崇禎三年(1630),董其昌76歲時,《容臺集》首刊于松江。崇禎八年(1635),董氏81歲時再刊《容臺集》(簡稱“閩本”),該本以崇禎三年刻本為基礎,卷數的分合調整較大,增加了文集一卷、別集兩卷,但校勘不精,版刻質量粗劣,對崇禎三年本錯誤改動極少,又增添了許多新錯誤或不足。

      此次整理者以明崇禎三年本為底本,以閩本為對校本,同時參校《畫禪室隨筆》等著作,并將閩本多出的篇章,一并附輯于后。

      全集收錄了董其昌撰著的《學科考略》、《論文宗旨》、《舉業蓓蕾》,是董其昌為八股取士講授時文之作。以往因資料難覓,知者很少,全集有助于研究這位萬歷時期的八股文高手對八股文的高論。

      全集還收錄了董其昌編修、訂補的《通鑒集要》、《神廟留中奏疏匯要》、《玄賞齋書目》三部。其中,《神廟留中奏疏匯要》曾被燕京大學圖書館付梓,但是流傳不廣。

      全集搜集董其昌佚文數十萬字,搜集有關董其昌的序跋、傳記資料,并編修《董其昌年表》,作為附錄,附于全書之末。

        編修工作有三難

      據《董其昌全集》主編嚴文儒介紹,因為董其昌持反清立場,清代編修《四庫全書》,四庫館臣即將董其昌詩文集《容臺集》列入“存目”,后加禁毀,導致董其昌的文史著述難以得見。殃禍所及,董其昌的其他文史著述也遭遺棄而佚失。

      《董其昌全集》編修工作歷時5年完成,而編修難點有三個。

      據嚴文儒介紹,首先是搜輯之難。董其昌的文字作品歷經禁毀散佚,存世者亦僅《容臺集》、《學科考略》、《論文宗旨》、《舉業蓓蕾》、《通鑒集要》、《神廟留中奏疏匯要》等。即使董其昌自己編訂的《容臺集》,清代數百年間沒有刻印。《明史·藝文志》著錄董其昌編修《南京翰林志》十二卷、《萬歷事實纂要》三百卷,今已難覓蹤影。此外,董其昌還有大量的文章、題跋散佚世間。這些都增加了搜集工作的難度。

      其次,辨偽之難。明末清初以來,托名董其昌之著述甚多。如《筠軒清閟錄》三卷,題董其昌撰。此書先后被叢書《學海類編》及《叢書集成》收錄,流傳頗廣。早在清編修《四庫全書》時,四庫館臣即已指出:“今考其書,即張應文所撰《清秘藏》,但析二卷為三卷”,乃“書賈以其昌名重,故偽造繼儒之序以炫世射利”。此書自然不應該收錄于《董其昌全集》之中。

      其三,整理校點之難。董其昌著述既有藝術鑒賞和書畫理論,又有書畫題跋、親友信札,涉及大量書畫人物、事跡、術語、典故、印章辨識等;亦有文史著作,橫跨數個學科,給整理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