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專題 > 巴金誕辰110年

    陳思和:巴金一個字一個字“推”出了《隨想錄 》

    2014年12月01日12:09 來源:文匯報 作者:李婷 點擊:

    “巴金晚年疾病纏身,卻仍然堅持寫作,他的手抖得厲害,寫字的時候只能把筆架在右手虎口上,用左手去推右手。《隨想錄》《再思錄》等名篇,就是這樣一個字一個字‘推’出來的。巴金這樣做的動力來自于他內心的巨大沖動,這種沖動迫使他不得不把心中的話說出來,這種沖動就是巴金的理想主義。”昨天,復旦大學教授、巴金研究會會長陳思和走進思南文學之家,為讀者解析“巴金晚年的理想主義”。

    陳思和說,巴金對理想的追求,幾乎貫穿了一個世紀的漫長人生。事實上,在生命的最后20年,巴金是在與疾病的斗爭中度過的。巴金1983年患帕金森氏病,1982年、1989年又兩次摔倒骨折,長期住院治療。此外,他還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疝氣、高血壓和低血壓等多種疾病,這給他的生活和寫作造成極大的困難,肉體和精神也都經歷了難以忍受的折磨。上世紀90年代以后,他的一些親人和摯友曹禺、蕭乾、冰心、柯靈等先后去世,在心理上又給了他巨大的打擊。然而,巴金總是以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這一切,堅持寫作。

    5卷本《隨想錄》是巴金晚年最重要的作品。陳思和把《隨想錄》稱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歷史文獻,幫助人們理解那個偉大而無比復雜的時代。這部反思之作,巴金連續(xù)寫了8年,從1978年寫到1986年,從74歲寫到82歲。“巴金用一個老人的遲暮生命,身體力行地參與了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陳思和透露,巴金開始寫作《隨想錄》不久,手就開始抖動,執(zhí)筆困難,有時一天只能寫幾百字甚至幾十字。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舊筆耕不輟,經過八年奮斗,終于完成了150篇、45萬余字的《隨想錄》。可以說,每寫一個字都是一次全身心的搏斗。

    陳思和回憶,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準備編輯出版《隨想錄》的手稿本,從各個圖書館、文學館好不容易借出手稿,結果發(fā)現近半米高的手稿幾乎都和白紙一樣,乍一看根本看不到字。這是因為巴金晚年寫字太吃力,字跡太輕。當時巴金用藍色復寫紙寫稿,一式兩份,上面一份寄給報刊發(fā)表,下面復寫的一份留下來保存。由于他手上乏力,第一張有字的,到了第二張就幾乎是白紙。可想而知巴金當年的寫作是多么辛苦!陳思和說,“《隨想錄》的稿費巴金一分錢也沒有拿,一個老人為什么不在家里享享清福呢?我覺得最大的動力是他的理想自覺。”

    陳思和編輯出版了巴金生前的最后一本書《再思錄》。那時,巴金年事已高,又遇上胸椎骨折,說話已經很困難,陳思和將《再思錄》送到他病床前,沒想到巴金看著書,嘴里清晰蹦出三個字:“三思錄”。意思是,他還要繼續(xù)寫作,再出一本《三思錄》。“基本不能自如行動了,他腦子里還在想寫作。”回憶起這段往事,陳思和眼眶泛紅。

    上海作家協(xié)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