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作協動態

    《2023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在滬發布,網文新形態正在加速形成

    2024年04月30日13:35 來源:《文學報》 作者:張瀅瑩 點擊:

    4月28日,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2023年度)發布活動暨網絡文學新使命研討會在滬舉行。會上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2023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5.2億人,全國50家重點網絡文學網站作品總量超3000萬部,年新增作品約200萬部。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2023年度)同期發布,30部網絡文學作品和10位新人作家榮登網絡小說榜、IP影響榜、海外傳播榜、新人榜。

    活動開幕式上,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在講話中表示,2023年網絡文學作品創作量質齊升,IP轉化勢頭強勁,國際傳播亮點突出,理論評論有所突破,隊伍建設扎實推進,但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其中包括網絡文學創作形態有待突破,新技術浪潮下行業發展面臨轉型挑戰,網絡文學與網絡視聽需要相互賦能、協調發展,以及網文出海面臨外國平臺的競爭壓力等。

    《藍皮書》從創作、行業發展、海外傳播、理論評論、隊伍建設、機遇與挑戰等六大板塊,對2023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解讀《藍皮書》時指出,與此前的爆發式增長相比,網絡文學增速趨緩,平臺對創作質量重視程度提高。在作品類型融合創新的同時,網文新形態正在加速形成。

    據《藍皮書》顯示,在精品創作已成業界共識的同時,現實題材創作呈現類型融合特征,現實題材作品總量超過160萬部,其中本年度新增約20萬部,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更多網絡作家向現實大地投注目光,發揮網絡文學想象力優勢,探索書寫現實新路徑。年度優秀現實題材大多呈現“現實+”的融合性,類型更趨成熟,如呈現網文與傳統文學融合、“現實+行業文”等特征。科技科幻題材不斷取得創新突破,體現了網絡作家對時代的熱誠關切和對未來的深入思索。

    作為網絡文學中歷來占比較大的題材,歷史、幻想等類型則呈現多元素融合趨勢。其中,許多歷史題材創作工筆還原了朝代風貌,體現出正確的人民史觀,幻想題材創作則高度成熟,多與流行元素、思潮融合。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創作熱點,不少網絡作家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素材、創新表達,“非遺”等元素成為熱點,各平臺也積極挖掘更多書寫中華優秀文化的主題作品。女頻創作則在愛情敘事之外繼續探索強化女性主體意識,弘揚“她力量”的新敘事路徑、元素和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種擁有很強互動性的文學樣式,網絡文學正在形成基于互聯網的文學新形態,原來單向的“創作-閱讀”模式,已經轉型為多聲部、進行態的共同創作和交互閱讀。如《我在精神病院學斬神》在番茄小說上的單章最高段評數近10萬條,起點中文網《道詭異仙》本章說總數達214萬條,在書友圈引發3萬篇互動討論,晉江、LOFTER等女頻、同人網站也紛紛開啟“段評”功能。

    近兩年,微短劇作為一種短視頻的“連續劇”也在各大視頻平臺上收獲無數擁躉。其中,網絡文學作為微短劇的重要內容源頭,也在IP產業鏈上產生了進一步的整合。《藍皮書》顯示,2023年網絡改編影視劇授權總數達3000余部,微短劇也形成“井噴式”增長,2023年微短劇上線超1400部,備案近3000部,年度市場規模達370多億元,同比增長約268%,其中《招惹》《鎖愛三生》等改編微短劇分賬破千萬。在授權改編之外,網絡文學的敘事模式也以更廣泛的影響力進入了包括單機游戲領域等更多媒介生態。

    數據顯示,2023年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已超40億,海外活躍用戶總數近2億人,其中“Z世代”用戶占比80%。各海外平臺培養海外本土作者近百萬,簽約作者以Z世代為主,創作海外原創作品150余萬部,不少中國網絡文學的經典敘事結構、人物設定等被海外作者模仿借鑒。歐美微短劇也廣泛借鑒中國網絡文學的經典敘事邏輯,一些網文經典套路成為海外微短劇的成功密碼。“在網絡文學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的當下,作為創作者不能悶頭寫作,而必須正視自己的價值觀和影響力,這給了我們新挑戰和新目標。”網絡文學作家遠瞳表示。

    這其中,AIGC的助力使得網絡文學的翻譯效率與準確度極大提升,成本極大降低,國內外或迎“同步更新”與“全球追更”。而在作家創作中,AIGC也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AI現在差不多已經迭代到你把自己的東西‘喂’給它之后,AI能夠給出和你風格很像的單獨場景,比如生成你想要的戰斗場景、環境描寫等。作為創作者,我們需要改變心態,積極地擁抱這樣的變化。AI不是我們的競爭者,而應當成為我們的工具,幫助我們從繁重的勞動力中解脫出來。”談及AI與創作的關系時,網文作家愛潛水的烏賊說。

    他認為,文學從不是一個“零和游戲”,擁有很多可能。“在創作長篇小說的過程中,也許將來會有一條很棒的捷徑能直接抵達終點,但我們途中有很多選擇,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風景,這些風景才是構成一本小說不同風味的獨特魅力。”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人是在不斷變化的,人生在不斷經歷事件、閱讀不同的書,人從中得到靈感,但AI對此無從所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創作者如果不斷重復過去的自己和寫作套路,的確很可能被AI取代。但不斷地經歷、不斷地閱讀,從中獲得新的創作靈感、創作思路和創作結構,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放進獨特的情感里,你創作的東西必然有自己的獨特性和差異性。”

    在理論評論方面,2023年網絡文學理論評論關注年度發展現象及趨勢,深入網絡文學現場,更加關注作家作品,研討推介年度佳作、新作,創新推介手段,切實發揮理論評論對創作的引導作用,推動網絡文學健康有序發展。其中評論者在場意識普遍增強,回歸文本趨向顯著。

    《藍皮書》中也指出,在網絡作家隊伍進一步擴大,Z世代漸成創作主體的當下,全國網絡文學組織建設逐步推進,培訓力度加大,思想引領提升,團結服務優化,網絡作家對網絡文學在新時代的地位和作用認識進一步提高,承擔新的文化使命的自覺性顯著增強。

    需關注的是,網絡文學發展至今,類型已經高度成熟,但不少作品在敘事結構、節奏套路有固化趨勢,書名標簽化、缺乏辨識度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同時,在部分重點題材創作中,對“主旋律寫作”認識狹隘、自我設限的情況也依然存在。對此,何弘認為,在保持網絡性的同時如何較好地表達現實,是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28日晚,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2023年度)在上海友誼會堂發布。經過嚴格初評、終評,《滬上煙火》《警察陸令》《金牌學徒》等30部網絡文學作品和10位新人作家榮登網絡小說榜、IP影響榜、海外傳播榜、新人榜。影響力榜發布儀式上還舉行了上榜網絡文學作品入藏國家版本館儀式,2019年至2023年榮登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的123部上榜作品,以數字典藏的形式入藏國家版本館。

    網絡小說榜上榜的10部作品中,《滬上煙火》《鯤龍》等反映新時代社會和行業變革;《道詭異仙》《第九農學基地》等以中國風格和天馬行空的想象,融合多種類型元素,創新網絡文學敘事文類。IP影響榜上榜的10部作品中,有改編成影視劇的《吉祥紋蓮花樓》《裝腔啟示錄》,有改編成動漫的《視死如歸魏君子》,還有改編成微短劇的《招惹》等,展現出網絡文學視聽轉化的強勁勢頭。《宿命之環》《長風渡》《藏海花》等10部海外傳播榜上榜作品,以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積極正面的中國形象,吸引并打動了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江月年年、歷史系之狼、徐二家的貓等10位30歲以下的青年網絡作家,以突出的創作成績登上新人榜。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