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作協動態

    第八屆上海國際詩歌節:喧囂的AI時代,有些詩歌依舊如清澈的激流,如明亮的燈塔

    2023年12月25日14:26 來源:文學報 作者:張瀅瑩 點擊:

    12月2日,第八屆上海國際詩歌節在徐家匯書院開幕。來自美國、法國、意大利、波蘭、比利時、羅馬尼亞、尼日利亞、墨西哥、阿根廷、越南、肯尼亞等國家的詩人及歐陽江河、陳先發等中國詩人代表共赴的盛會,使這座被認為是城市文化新地標的圖書館處處蕩漾著詩歌的氣息。

    開幕式期間,上海國際詩歌節“金玉蘭”詩歌大獎揭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尼日利亞作家沃萊·索因卡獲此殊榮。在妻子陪伴下登臺發表獲獎感言時,89歲的索因卡表示,即使道路險阻,但詩人的使命就是跨越意識形態、種族和地域的差異,追尋和探索人性。他愿將獎項獻給飽受戰火之苦的中東孩子,并感謝上海的同仁們將這項大獎授予他,使他有機會為這些孩子發出怒吼與呼喊。

    作為非洲首位諾獎作家,索因卡也被認為是“非洲的莎士比亞”,除了戲劇之外,他在小說、詩歌等多個領域均有建樹。身為一位熱切關注社會的作家,索因卡的許多詩篇都與他對周遭社會、對世界發展的切身感受相關,詩篇磅礴宏大,深邃有力。正如上海作協副主席、上海國際詩歌節藝術委員會主席趙麗宏代表評委宣讀授予索因卡的頒獎詞時所言:“沃萊·索因卡用他與眾不同的詩篇,建構了一個宏偉而幽邃的詩歌花園。他的詩歌,用飽蘸力量的文字,以真誠的態度、深刻的思想,以讓人驚嘆的意象和異想天開的念頭,傳達出人間的憂愁和愛。表達著人類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對和平的向往。非洲的歷史、風俗和文化,為他的詩歌提供了浩瀚的源泉和堅實的骨骼,在混沌的時刻,他的詩如清澈的激流,如明亮的燈塔,如激動人心的鼓點,連接了大地和天空,溝通了過去和未來,給世界帶來希望和光亮。”

    開幕式上,語言藝術家劉家禎朗誦了索因卡的詩作《人文頌》,蔡金萍朗誦了陳先發的詩作《與清風書》,帶來了不同國度詩人關于人與自然、人與歷史的關系的理解。昆曲《牡丹亭》、古琴舞蹈《水墨舞韻》則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意蘊悠長、歷久彌新的精彩篇章。

    上海國際詩歌節由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作為指導單位,上海市作家協會、中共上海市徐匯區委宣傳部主辦。自2016年創辦以來,上海國際詩歌節已走過八個年頭,并成為上海具有標識度、美譽度的文學活動品牌。八年來詩歌節邀集了16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作家、評論家和翻譯家,舉辦各類交流、研討、座談、見面會等主題系列子活動100多場次,現場受眾約100萬人次以上,輻射受眾量達千萬級?!鞍四陙?,我們從‘一帶一路,詩歌互動,全球飄動的絲綢’,談論到‘詩歌的國際交流、融合與互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語境下文學傳播與鏡鑒的精神之光’,因為‘詩歌是溝通人類心靈的橋梁’。即使在前幾年特殊的疫情期間,我們也依然‘天涯同心’,思考‘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傾聽‘面向未來的召喚’?!鄙虾W鲄f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馬文運表示,期待通過本屆詩歌節的各項活動、各種交流,詩歌創作在技術新語境中的變化與發展這一主題能夠得到充分探討,激蕩出啟迪思想的綿恒力、燭照未來的光與熱。

    本屆上海國際詩歌節以“詩,面對人工智能”為主題,開幕式上,數字虛擬人“詩詩”與主持人的互動以及“她”帶來的祝賀,不僅昭示著詩歌節的主題,也讓人對于高科技時代如何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和人文領域的結合,重新審視人類與人工智能的關系產生新的思考。

    當天下午,《上海文學》于靜安區文化館舉辦的“詩,面對人工智能”中外詩人論壇上,這一主題得到了更為深刻的闡述。

    關于人工智能,索因卡認為,無論是哪種語言,人工智能始終是人類的創造,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坦言對AI“一無所知”的他表示,在擔心之余,人們反而應當慶祝這一由人類創造的產品。索因卡憶及自己曾經使用的笨重卻功能簡單的手機,他還曾為此寫作一首詩,而如今大家使用的都已經是智能手機。“科技給我們帶來的遺憾是,年輕一代不會再理解我們在比喻中所指向的東西,但科技的發展并沒有從我們身上帶走比喻的寓意?!?/p>

    數年前,人工智能小冰創作的詩歌掀起了許多討論與爭議。不久前舉行的第七屆互聯網思想者大會上,歐陽江河的詩篇《鳳凰》也被ChatGPT逐行改寫,寫成長詩《獵鷹》在會議上誦讀?!皺C器人會不會死,會不會疼痛,會不會失眠,會不會衰老?生命必死,這是詩歌最重要的母題,如果沒有生物性、沒有生命的體驗,你怎么能寫作?”在歐陽江河看來,詩歌是由生命和語言共同混合誕生,而ChatGPT所寫的詩歌全是根據已有的、經過寫過的詩歌所造就的數據庫的產物。他表示,真正的詩歌還沒寫出來,沒有變成數據,那些含混的、無意識的、黑暗的、光明的、希望的東西,才是詩歌最根本存在的理由和它的基礎,而這一切是人工智能很難觸及的。“詩歌要解決的不是從一到一萬,十億、萬億和無限,詩歌要處理的是從零到一的問題。”

    陳先發也認為,AI是知識和知識的繁衍,但詩歌不是知識,詩歌傳遞的是人的生命意志,是以個體經驗的生命體驗去觸碰無窮的他人之心,“詩歌可以像一雙手放在他的手心里面,讓你感到語言的體溫,但AI不可能產生這樣的體溫?!?/p>

    對法國詩人馬加里托·奎亞爾來說,某種程度上英語就是人工智能的一個部分。雖然英語是當今世界廣泛被使用的語言,但他認為當人們用英語來表達時,有時很難找到其中的個人魅力和語言魅力。他同時指出,當賦予一件事物以價值時,實際上就為其貼上了“值得或不值得”的標簽,這種想法帶來的是其背后的文化認知。例如當基督教文明出現后,人們的書寫就會受到其影響。從這個意義而言,人工智能的時代早已出現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叭斯ぶ悄軐嶋H上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概念,這種寫作并非狹義上,而是更為廣義的寫作?!?/p>

    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對我國首例涉及“AI文生圖”著作權的案件作出了一審判決,認可了AI繪畫圖片的著作權。羅馬尼亞詩人伊昂·德亞科內斯庫談到了類似的問題:人工智能的介入,對出版產業鏈提出了新的問題?!耙幚砗萌斯ぶ悄芘c詩歌的關系,首先要將其和出版業的關系鑒定好。知識產權不僅是一種國家性的行為,同時也是文學生產過程中一種需要被關注、被保護的行為。當人工智能越來越侵襲到出版業的情況下,全世界在文學領域工作的人都要有這樣一種保護意識來完善我們的法律和制度,從而更好面對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產業上的挑戰。”

    論壇期間,新出版的《上海文學》第八屆上海國際詩歌節特刊舉行了首發式。特刊中收錄了眾多國際著名詩人的作品,以及有關詩歌創作的評論和隨筆,形成關于本屆詩歌節的豐富讀本,同時體現了上海與世界詩歌潮流和文學創作的精神銜接。在為期4天的上海國際詩歌節中,上海圖書館東館、思南書局詩歌店、靜安區圖書館、普陀區萬里街道、巴金故居、楊浦區藍蕉·夢工坊等場所,還將舉辦“詩,面對人工智能”詩歌朗誦會、“詩歌之光”讀者見面會、“我心目中的一本好書”詩歌征集活動頒獎儀式、“詩風萬里”詩人進社區采風與交流、“極星焞耀,驪詩遠方——第八屆上海國際詩歌節閉幕式”等相關活動,為市民與詩歌愛好者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學體驗。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