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信息

    丸尾常喜《魯迅傳》:以這一從野草在明與暗之際作證

    2023年04月26日10:41 來源:思南讀書會 作者:思南讀書會 點擊:

    從左至右依次為薛羽、倪文尖、毛尖、孫曉忠


    2月26日下午,華東師范大學倪文尖、毛尖、孫曉忠作客思南讀書會385期,圍繞《明暗之間:魯迅傳》,從魯迅生活過的城市、中日魯迅研究以及魯迅在當代生活中的形象等方面分享各自的想法。光啟書局副總編輯薛羽擔任主持。



    “深入淺出、舉重若輕”

    《明暗之間:魯迅傳》的作者丸尾常喜是日本戰后第二代魯迅研究者,也被譽為日本戰后魯迅研究的集大成者。這本書是他早年面向大眾讀者撰寫的魯迅全傳,去年在魯迅誕辰140周年之際,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啟書局引進出版。


    作為出版方,薛羽介紹,《明暗之間:魯迅傳》分為九章,時間跨度從魯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魯迅生活過的城市(紹興—南京—日本—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為線索展開論述。這本書的寫作緣起是丸尾常喜應日本集英社的邀請,為該社“中國的人與思想”系列叢書撰寫其中一本。


    丸尾常喜曾在大阪市立大學跟隨增田涉攻讀碩士,而增田涉曾于1931年到訪上海,在內山書店結識魯迅,聽其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及《吶喊》《彷徨》長達數月。后來,增田涉成為了著名的中國文學研究者,寫過《魯迅的印象》等專著。在這個意義上,丸尾常喜也可以說是魯迅的“再傳弟子”,直接獲得了不少感受和理解魯迅的啟示。


    薛羽


    薛羽提到,丸尾常喜特別重視文本細節,“他有一個筆記本,專門記錄魯迅常用的詞匯。這些詞匯處于近代中國,當時漢語的意思不是特別確定,或者說用語環境非常豐富,魯迅對這些詞匯有自己的用法。后來,丸尾常喜專門編了一本書叫《魯迅的語典》,就是介紹魯迅各種文章當中的詞匯。”


    倪文尖用“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兩個詞來評價這本書。他談到,一方面,作者充分考慮了普通讀者的需要,用時空的變化構成章節的脈絡,非常清晰;另一方面,在“魯迅文學的發生“的重要話題上 ,作者給出了一個完整的線索,“丸尾常喜非常看重魯迅的辛亥經驗,而且他明確指出,魯迅在辛亥革命時就是一個革命者。他和另外兩個革命者秋瑾與徐錫麟,有過交集、也有過分歧。”


    倪文尖


    毛尖認為,這本書中展開了中日之間魯迅研究的對話。日本的魯迅研究中也存在分歧,竹內好曾經非常反對太宰治在《惜別》中描寫的“有點猶豫”的魯迅形象,但這種形象在丸尾常喜的文本中似乎有所延續,“丸尾常喜的寫作視野非常遼闊,既能看到當代魯迅評價中不同的脈絡,也能看到在中日框架中的魯迅。”


    毛尖


    孫曉忠回憶起自己多年前在講座中對于丸尾常喜的印象,“他當時演講的是《由隨便到偏要》,大家有點聽不懂,他的研究方法是抓住一個關鍵詞,看它出現在魯迅哪些作品中。不論是研究魯迅還是現代文學,日本學者給我的印象就是非常扎實、非常認真,這個特點也體現在這本書中。”


    孫曉忠



    溝通兩種魯迅的橋梁:彌合黑暗與光明

    毛尖談到,魯迅在國內有兩種不同的刻板印象。一種是為了將魯迅變成普通人,樹立特別“好玩”、特別“時尚”的魯迅形象,“比如提到魯迅的修辭永不過時,無論是老年人、小孩還是青年,他們都在使用魯迅的語言。甚至有人拿出魯迅照片,看到他疊穿毛衣,就說魯迅多會穿衣服。”另一種是把魯迅革命導師化、思想家化,“魯迅的所有形象都特別嚴肅、不茍言笑、話少人狠。”她說:“在丸尾常喜的這本書中,他彌合了兩種魯迅,或者說,他成為了溝通兩種魯迅的橋梁。”

    現場讀者


    她提到梔子花這個細節,“從第一次從日本回來,‘在他回國的行李中,除了自己的組織學標本,還有一盆梔子花’;到離開北京,‘但唯獨魯迅從日本帶回的梔子花來留著,魯迅將他贈送給了喜歡花木的表弟’;再到廣州時期,‘魯迅在西站的一間房里整理舊作度過,桌上滲水的盆里面,水橫枝正伸展著嫩綠的小小枝葉(水橫枝是水中栽培的梔子)’這體現了丸尾常喜前后呼應的能力,從一盆花的命運中我們看到一個普通男人的喜好,也看到一個被家國命運席卷的男人。”

    孫曉忠提到,正如書名中的“明暗之間”,這本書也彌合了光明的魯迅與黑暗的魯迅。他說:“明暗之間”取自《野草》中的一句話‘我以這一從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魯迅所處的位置是比較獨特的,這決定了他的豐富性,大家在高呼要引進西方的科學理性時,他有點質疑,當大家完全走向黑暗的時候,他也不贊同。他總是對現實存一點質疑,有一點猶豫。”


    現場讀者


    毛尖用書中另一句話作為補充,“所謂彷徨,是指面對覺醒卻找不到去路的痛苦,在荒野中徘徊,以尋求道路”,她說:“魯迅將這種世界稱為明暗之間或不明不暗的世界,不一定說明是什么,暗是什么,它是一種狀態。”



    “魯迅是一個坐標系”

    薛羽談到,魯迅不僅在學術圈中至關重要,他也始終活在大眾生活中,比如那些具有生命力的魯迅金句、那些教科書中的經典文章,還有影視作品中深入人心的魯迅形象。 

    讀者提問


    倪文尖用“魯迅是一個坐標系”來描述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地位。關于教科書中的魯迅,倪文尖介紹,初高中教科書中共有12篇魯迅文章,初中7篇,高中5篇。總體來說,教科書中的魯迅形象是比較全面而深刻的——“魯迅是一個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但是,難度在于老師如何去教學,“課文肯定是要選,但是未必要讀得那么透、那么完完全全地明白,不要摳太多的細節。”倪文尖比較遺憾的一點是選文中雜文占比較少,“魯迅罵人的文章,恰恰是魯迅精髓的所在,這也是魯迅非常重要的側面。”


    關于魯迅的當代影視形象,毛尖與孫曉忠都認為處理過于簡單化,一種是刻板的文青形象,另一種則是單薄的偉人形象。以《覺醒年代》中的魯迅為例,毛尖談到,“劇中對魯迅很仰視,永遠讓魯迅抬起頭,總是拍他的側顏,把魯迅的發型弄得很硬,一根一根抽煙,游離在會議外。”


    嘉賓為讀者簽名


    此外,她提及“如何塑造許廣平”也是塑造魯迅的重要指標。她說:“在兩人的婚姻中,許廣平是非常燦爛的、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在《兩地書》中,她與魯迅是在平等對話。所以在影視劇中找一個相對不那么好看甚至有點粗糙的人來演許廣平,這是不合理的。”


    思南讀書會NO.385簡訊

    現場:陳  思

    撰稿:陳  思

    攝影:遲  惠

    編輯:鄒應菊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