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信息

    王堯《民謠》:一首流傳民間的長詩

    2023年04月25日15:24 來源:思南讀書會 作者:思南讀書會 點擊:

    從左至右為走走、孫甘露、王堯、程永新

    5月8日下午,評論家王堯攜長篇小說處女作《民謠》做客思南讀書會367期,與作家孫甘露、《收獲》雜志主編程永新、評論家走走分享這本打破文體界限的新小說。

    一首流傳民間的長詩

    《民謠》是學者王堯的長篇處女作,2020年發表于《收獲》,今年由譯林出版社推出單行本。小說開頭,1972年5月,依水而生的江南大隊碼頭邊,十四歲的少年等待著外公,江南大隊的人們等待著石油鉆井隊的大船,然而生活終以脫離人們預計和掌控的方式運行。在記憶不斷閃回,回憶不斷重構的敘述里,故事就此展開。走走提出,為何將“民謠”作為書名?

    王堯

    “‘民謠’是關于鄉村歷史的一種旋律,一種聲音。它是保留在大歷史中的一些小插曲,一些嘈雜的聲音,一點歷史的回想。”王堯如此解釋。

    《收獲》主編程永新認為,《民謠》是一首流傳民間的長詩,“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小說的主題是什么,但我發現無法用幾句簡短的話來概括。”在他看來,某種程度上,《民謠》是一種方法論——用它的結構和文體方式建構了虛擬的小說世界,涉及時間、記憶、成長,包括復雜的鄉村倫理、親情等等,“這讓我想到上世紀80年代馬原《岡底斯的誘惑》,問世時一度讓評論界失語。《民謠》的詩意和對文體的突破,或許也要拉長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它的價值。”

    程永新

    在孫甘露看來,這部作品有點“反小說”,更接近詩體,這跟講述方式有關,比如開篇細節調動了嗅覺、視覺、感覺、觸覺、味覺,相當感官式。“民謠”的書名暗含了一種民間的立場,“謠”還有傳說的含義,書中提到了大量的民俗,體現了作者對于歷史獨特的態度與觀察。

    走走也對小說命名為《民謠》給出闡釋:“應該是想通過那無數生于土地、長于河畔的百姓的性格與命運、機會與行動、思想與感情,來講述一個時代……同時民謠又因為主要記錄著百姓的平常生活,也通過百姓傳播,它又是可以流傳下去的。”

    被折疊的視角

    程永新談到,《民謠》在寫法上突破了虛構與非虛構的界限,分為主體四卷和雜篇、外篇,借鑒《莊子》內篇、雜篇、外篇的篇目,構成了奇妙又意味深長的結構,賦予文本延展特性與闡釋空間。少年到中年的多重視角切割,學生到知識分子的多種身份轉換,建構文本到解構文本的多維敘述嘗試,體現了小說以小搏大的野心。 

    他以“被折疊的視角”評價這部小說,“書中既有‘我’成長時的視角,又有“我”長大后的視角,還有社會的視角、人性的視角……不同視角構成了小說的世界觀,并在轉換中擦出奇妙火花。” 

    孫甘露

    孫甘露談到,王堯在創作中有一種巴爾扎克的雄心。他提到自己在閱讀時腦海里常常出現很多人的聲音,“小說在關于事件的描述中,有社會生活中的通俗看法,也有特別的個人觀察,不同人物對于同一事件的講述復雜而微妙,不是簡單的單向描述,這些賦予了作品一種歷史感。”

    批評家的小說 

    對于程永新而言,這部“批評家的小說”是一部令他驚喜的作品。他評價王堯是一位具備三套語言系統的作家,“他搞批評,思想深刻,思維邏輯清晰,寫散文,風趣幽默,語言俏皮,寫小說,站在制高點,又充滿詩意。” 

    王堯坦言,自己為這部長篇準備了二十余年,“我在這個年紀寫小說,有朋友形容是‘老房子著火了’。其實,在‘房子’不新不舊時,我便動筆寫了。這幾乎是一次馬拉松式的寫作,與其說我在千錘百煉,毋寧說我一直處于寫作小說的困境中。” 

    走走

    孫甘露談到,在去年一次文學獎評審會上,作為批評家的王堯曾提出“小說革命”概念,“和其他藝術領域的探索相比,中國當代文學似乎變得越來越傳統、規矩,好像寫得越像小說才是好小說。突破常規的努力要被接受,變得非常費勁,不少人習慣更光滑舒適的寫作。然而,任何時代應該有另一種小說是充滿冒險性的,至少是形式上的冒險。”對此,走走向王堯提出,作為提倡小說“革命”的批評家,在自己的小說創作中如何進行冒險? 

    現場讀者

    王堯回應,自己的創作和對當下小說的不滿“沒有直接因果關系”,《民謠》并不是“小說革命”的成果,但是它某種程度上確實體現了自己的冒險精神,“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我勇于去做。” 

    嘉賓為讀者簽名

    在《民謠》創作談中,他提出,“我是一個毫無小說寫作經驗的人,但我的腦子里充滿了關于小說的概念。這與我所謂批評家的身份有關,但我覺得沒有什么‘批評家’的‘小說’,我寫作的過程是不斷放棄許多概念和閱讀經驗的過程。如果說我的作品與文學批評有關,那就是我自己對意義世界和小說藝術的理解影響了自己的文本,而不是突出了批評家的理念。除了故事、細節、意象外,對語言和結構的摸索是我的重點。”

     思南讀書會NO.367簡訊

    現場:陳 思

    撰稿:陳 思

    攝影:遲 惠

    編輯:江心語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