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信息

    用“Z世代”的個性方式講述上海紅色文化故事

    2021年07月23日11:19 來源:文學報 作者:袁歡 點擊:

    前不久,根據“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改編的“曙光里的紅色上海”系列紀錄片宣布啟動,一批來自上海戲劇學院的青年學生走訪革命遺址,回望講述黨史故事,將作家們的文字轉換為影像呈現出來。記者采訪了該項目的制片人梁馨尹、茹菲娜和編導洪雅琪,了解到這一項目將推出五集紀錄片,以豎屏拍攝,每集約三分鐘時長,從校園采訪提問引入到對革命遺址和故事的追尋。在開機儀式上,項目指導教師、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嚴瀓曄表示:“百年前那些革命者也是二三十歲的年紀,他們為了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現在我們讓學生掌鏡,是想讓他們用更年輕化、活潑的、新的角度講述紅色故事,他們有自己的角度、喜好看故事的口味和方法。”

    圍繞中共革命斗爭歷史的軌跡,列入上海市作協重大創作項目的“紅色足跡”系列,由孫颙、葉辛、趙麗宏等作家領銜,一批專業作家、簽約作家和網絡作家加盟,已推出第一輯《石庫門里的紅色秘密》、第二輯《暗夜里的星星之火》等著作合集。此次的紀錄片藍本正來自于這兩輯作品,在深入閱讀后,項目組選擇了五篇作品,其中《從不凡中走來》以作家血紅的《做好準備,走向勝利》為原型;《革命下的愛情》以作家吳清緣的《“大隱隱于市”的中共秘密機關:“福興布莊”的秘密》為原型;《最后一封家書》改編自劉迪的《回望李白》等。

    茹菲娜向記者介紹說,之所以選擇這些文本,是因為在這些不同的故事里,她們找到了靈魂因素,比如李白的家書,“把現在的我們和過去的他們聯系到了一起,通過探尋這些聯系,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者在崢嶸歲月中的情感。在改編方面,我們不僅僅是講述這些紅色故事,而是希望從自己的生活引入,再通過不同的地點,進入并沉浸到故事里。”所以她們選擇加入采訪內容,希望能更全面地呈現“00后”視角下的紅色文化與精神。茹菲娜也提到,一個難點在于平衡講述傳遞紅色文化精神和保有“00后”的個性特色,比如洪雅琪在改編《最后一封家書》時,劇本就改了好幾版。茹菲娜介紹說,上戲今年有很多關于紅色文化的項目,她同時參與了《尋訪紅色電影中上海地標的前世今生》,這一項目聚焦上海電影,試圖在影像中穿越時空的限制,與百年前的上海交流對話。這兩個不同形式的項目,一個從文字出發,一個從電影出發,帶給她不一樣的體驗與感受。

    而對于梁馨尹而言,這個項目則是一次更為直接的想法的實踐,“我本人很喜歡看文化類節目,比如央視的《故事里的中國》《朗讀者》等,我很享受觀看這些節目后留下的感動與震撼的余味,而這些節目同樣立足傳統、紅色等中國文化,既有傳播文化、呈現歷史的重要作用,也能讓觀者娛樂放松,很有意思。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在創作中多去接觸、融入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與思想,做更多傳承文化、傳揚思想的影視作品或者電視節目。”在她看來,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電視劇《覺醒年代》《山海情》等優秀劇目以多元的形式出現在年輕觀眾視野中,并引起了強烈共鳴,“結合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在紅色歷史的大背景下去呈現,是擴大文藝作品影響力很好的途徑。”

    主旋律的“青春講述”不僅在于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與貼近當下,也在于這一任務將交由年輕一代手中,由年輕人來回望上海的過去,立足現實,展望未來,更能激發出對這座城市更深切的熱愛。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