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信息

    建筑如何可閱讀?這項文學大賽給你答案

    2020年09月30日11:18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羅昕 點擊:

    “和文學一樣,建筑也是時代的紀念碑,它們都是不朽的。當文學和建筑聯系在一起,就產生了非常美妙的內涵。”9月29日,在由著名設計師鄔達克設計的上海作協大廳里,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麗宏在第八屆“禾澤都林杯——城市建筑與文化”詩歌散文大賽頒獎禮上如此說道。

    本屆大賽由上海市作家協會、文學報社、《上海文化》雜志社主辦,禾澤都林建筑與城市研究院、華語文學網承辦。上海作家黃勝的畫意組詩《擇水而居》榮獲詩歌類一等獎;美國海倫的《建筑史上的時空紀念碑》以及山西作家任晉渝的《華夏建筑里的人文情懷》獲詩歌類二等獎。四川作家楊獻平的厚重散文《豐饒之境——閬中記》榮獲散文類一等獎;北京作家胡煙的《造園記》以及香港作家戚元的《半山亭與“半山亭記”》獲散文二等獎。

    詩歌類評委、上海作協研究室主任楊斌華認為,雖然黃勝的詩歌以水為主題,看似與大賽的要求不甚相符,但在他的詩中,水作為居住和生活的重要物象,也是詩人精神和靈魂適配的載體,在更大的意義上,與建筑的本真內涵一脈相承。在語感和質地,《擇水而居》暗合了建筑美學的節省原則,既拉開距離,又深入其中地處理了人與自然、人與生活、人與抽象意義的建筑之間的美學呼應。

    散文類一等獎由四川作家楊獻平的《豐饒之境——閬中記》獲得,在這篇作品中,作者從伏羲、女媧、漢武帝一直寫到袁天罡、李淳風、李白、王維等數十位古代圣賢名流,將他們與建筑結合,表達了慎終追遠、緬懷先賢的主題。在《上海紀實》主編朱大建看來,作者一路在看風景和古老的建筑,一路在沉思遐想,文辭流暢優美,思考層層遞進,針腳綿密,充滿哲理。

    香港作家戚元《半山亭與“半山亭記”》獲得了散文組二等獎,她通過視頻談到,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沒有哪一種文化形態能夠像建筑那樣,超越時間和媒介,如此長久和直接地震撼人們的心態。“通過這項大賽,以詩歌和散文的形式交流和聯誼,令人欣喜。”

    80歲高齡的美芳子以組詩《上海風情》獲得了本屆大賽詩歌類優秀獎,他的外孫女在讀高中時也曾獲得過該獎,文學讓我們他們祖孫產生了血緣之外的聯系,“在這個時代,我們更要呵護它,熱愛它。”

    90后云南詩人童作焉獲得了詩歌類三等獎,他認為,建筑是最能直觀體現一個城市底蘊的空間,里面融入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和內涵,“詩人寫詩也是如此,我們把自己的思考、情感沉淀在一個精巧而復雜的文字空間里。”在童作焉看來,人們無論是閱讀詩歌還是建筑,都是在閱讀其中人的情感和生活。

    趙麗宏表示,高樓大廈是建筑,平房草屋也是建筑,它們和文學一樣具有豐富的內涵,承載著人類的感情。“建筑還不只是人類的棲息之地,人類的孕育、生長、生命的悲歡,都承載于其中。和文學一樣,建筑也是時代的紀念碑,它們都是不朽的。當文學和建筑聯系在一起,就產生了非常美妙的內涵。”在趙麗宏看來。歷時八屆的禾澤都林杯征文活動,作者遍及各地,眾多華語作者以文學的樣式記錄建筑的淵源,以詩歌散文的名義交流和聯誼,已成為一項國際知名的文學盛會。

    據悉,本屆賽事共收到三千多篇散文及四千六百多首詩歌,參賽作者既有一級作家和地方作家,也有海內外文學大獎的獲得者,包括企業家與藝術家、醫生、軍人以及學生等。頒獎禮上海宣布了第九屆“禾澤都林杯——城市、建筑與文化”詩歌散文大賽已進入籌備階段。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