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專題 > 2017上海國際文學周

    對未來的想象和創造,中國人正在成為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力量——2017上海國際文學周主論壇

    2017年08月18日13:23 來源:未知 作者:上海作家網 點擊:

    2017上海國際文學周主論壇暨歡迎會于8月15日19:30于浦江飯店正式開始。今年主論壇圍繞“地圖與疆域:科幻文學的秘境”展開討論,23位作家就此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會前來自海內外的作家紛紛在會場前簽名留念。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協會、虹口區宣傳部聯合主辦。中國作家協會前黨組書記金炳華先生,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王偉先生,虹口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吳延風先生,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陳麗女士,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馬文運先生,中共虹口區委宣傳部部長吳強先生,永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廖鐵鷹先生,新鴻基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征女士等主辦方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

    (中國作家協會前黨組書記 金炳華)

    (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 王偉)

    (虹口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吳延風)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 陳麗)

    (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秘書長 馬文運)

    (中共虹口區委宣傳部部長 吳強)

    (永業集團黨委副書記 廖鐵鷹)

    (新鴻基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征)

    主持人、科幻作家王侃瑜首先通過一段視頻向在座嘉賓介紹了往屆文學周的概況,并介紹了本屆文學周的嘉賓。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首先上臺作了論壇主旨發言。

    葉辛以“科幻文學的疆域與我們生活的大地”為主題,進行主旨演講。葉辛認為當下中國科幻文學正在蓬勃發展,而中華民族從不缺少科幻文學。他回顧了中國許多深入人心的文學形象,點出這些形象背后蘊含的“科幻元素”,而這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經過作家們想象的加工,透視出我們這個大地上的人間真理。因此他提出,要將科幻文學的疆域同我們所生活的大地結合起來,這樣我們的科幻文學才能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俄羅斯著名詩人、文學活動家弗拉基米爾·博亞利諾夫分析了哲學與神話、小說與科技之間的各種互動,指出科學的發展與神話故事相當密切。他認為我們應當要敬畏藝術的力量,在他眼里,藝術是所有科學發展和發現的伴侶

    著名阿根廷作家、記者馬丁·卡帕羅斯同大家分享了博爾赫斯在科幻文學上給他帶來的啟發。他認為任何虛構作品一定是跟未來相關的,只要提到科幻文學,我們一定是會往未來去看的,而且科幻往往會引發我們對未來的恐懼和思考。而“神秘性”又是他眼中科幻文學的另一大要素。

    著名美國華裔新銳科幻作家陳致宇相信科幻文學能幫助我們想象未來會發生什么,提供更多闡釋現實的方式。想象力是人類的進化優勢,人類在歷史上的多次進化,無一不是想象力的產物。他認為,科幻作家應該引導這樣的進化,把他引向積極、進步、和平的方向。

    著名科幻作家陳楸帆認為,“現實”是多重的,我們對現實的理解受制于各種條件。他指出我們應當重新定義現實,借助文字和想象的力量,彌合不同“現實”之間的差距,引發技術時代的情感共鳴。

    著名作家、詩人馮唐從“阿爾法狗”談起,探索在人工智能的未來里人類的出路。他認為雖然機器的未來已至,但是人類的盡頭還遠。人類對地球核心的了解要遠遠低于我們外空?,F當下人類應該把眼光投向自己,不必對人工智能太過緊張。

    著名小說家、導演、編劇高翊峰認為科幻小說是所有文學類型當中最靠近未來的一種文學形式。在他看來,科幻小說的本質是在嘗試“捕捉”未來,而這個本質就把科幻文學推到人性這個位置上。

    著名日本小說家、史上最年輕的芥川獎獲得者平野啟一郎提出科幻小說要從未來的角度追問現在,并始終關注人性。他認為,如果人們能夠通過想象的力量來理解這個世界,就能發現未被束縛的思想和星圖。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資深編輯托比·利希蒂希認為,科幻小說也有自己的限制,但是藝術一直有普遍性,因而科幻小說才能能幫助人們進入那些不太熟悉的這些領域,把彼此之間的疆界進行柔化。

    著名作家、詩人李宏偉通過對時間差的討論,提出作品借助時間的演進才獲得實現的可能??苹眯≌f通過將時間放到未來,使文學有更多的時間來表現各種可能的生活。寫作時間與故事時間的距離隱含一個距離,這個時間差讓世界面貌能呈現出其真正的面目。

    著名作家馬伯庸由科幻文學對未來世界的暢想談起,討論未來可能存在的文學形式。他認為文學不遵從一個線性規律發展,它往往是意外所得。在“碎片化”的當下,他對未來文學的存在形式保持好奇。

    著名科幻作家邁克·雷斯尼克因身體原因未能到場。他特意為主論壇錄制了一段視頻。他認為科幻小說已不再局限于美國和英國的廉價雜志和平裝書。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科幻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產業,并且日益壯大。

    著名英國植物學家、科幻小說家保羅·J·麥考利認為科幻小說像是一面鏡子,作者和讀者的想象在此被聯結在一起,他們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壁壘,并且科幻小說蘊含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仍具有很大的潛力。

    英國科幻小說及幻想小說家理查德·摩根談論自己作為科幻小說作者的經歷。他認為科幻的形式正在逐漸被尊重,而當下科幻文學大獲成功的原因在于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幻小說的時代”,科幻想要繼續發展必須要考慮新的文學形式。

    著名的軍旅文學作家裘山山認為科幻文學的“秘境”依然在人的心底。當今傳統文學面臨的復雜課題,科幻小說也會面對。在科學高速發展的當下,科幻文學在探索人類智能邊界的同時,不能放棄對復雜人性的探索。

    著名作家唐穎回憶了兩部對她留下深刻印象的科幻電影,她認為科幻應當注意平衡人性與科技的差距?!案叨劝l展的科技是不是反人類的”是作家們需要不斷思考和討論的主題。

    著名詩人、翻譯家汪劍釗以讀者的身份來談論科幻。他提出“科幻是不分行的詩歌”的觀點。他認為理性和知識是科幻文學的重要支持,由于它們的存在,讓一些非理性創作能以適當的形式呈現。讓藝術和科學因為相遇相知獲得美好的未來,這是他理解中的科幻文學

    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用自己作品中的故事化為現實的經歷,指出現在是一個劇變的時代。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在不斷改寫人類文明,甚至改寫人性。時代發展到今天,未來和現實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甚至連科幻作家都目不暇接。

    著名作家小白認為,想象有多大,人類的足跡就會有遠。近兩百年來科幻文學的繁榮離不開作家對各種空間的構想。他相信永遠有未知等待人們去想象。

    著名作家徐則臣認為科幻文學為自己的寫作提供了新的地圖和疆域。他在寫作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時,科幻文學能夠給他提供一條超現實的道路。他指出,科幻實際是一種思想,能很大程度解決寫作中所遇到的困境,并解放我們的思維。

    著名詩人、批評家楊慶祥將自己的憂慮投射到科幻文學中。他指出科幻文學的地圖和疆域在某種意義正在代替傳統的哲學,并提供讀者一種新的美學和認知論。因此,他認為科幻文學可能會提供新的世界觀。

    著名小說家弋舟從反向思維角度出發,考慮從科幻文學的角度,對已有的科學進行一個重新審視的可能性。他認為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科幻的下一個“秘境”或許在于“反科學”的過去。

    著名小說家、詩人伊格言同大家探討“心理史學”最終能否成立。他由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談起,講到弗洛伊德與愛因斯坦之間的信件交流,羅列了各種偉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而他也將永遠對“心理史學”的將來保持敬畏與好奇。

    著名科幻作家張冉認為科幻沒有那么難。他指出科幻文學只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本質上跟其他文學類型沒有差別。任何人想寫科幻小說,只要有主流文學的功底,只要把時間軸改變一點,把故事解釋圓滿就是科幻小說。他期待更多作家踏入科幻文學的“疆域”。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著名作家李敬澤做最后的總結發言。

    從人類的共同生活,人類生活的應然和實然這個角度上看,科幻文學開拓了我們思想、觀念、想象的新邊疆。我們之所以需要這樣的邊疆,不僅是因為我們確實要創造未來,還因為未來確實取決于這個時候的思考和創造。這個問題不僅關乎技術,這個問題關乎每個人和人類的未來。我們今天坐在這里討論科幻文學,本身就非常意味深長。為什么?因為我們都知道科幻文學的發展歷史,它不是一個屬于中國的文類。但是在新世紀,在這個時刻,中國的科幻文學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甚至受到世界范圍的關注,這所表明的絕不僅僅是文學的問題,它表明在人類規模上,在對于未來的想象選擇和創造中,中國人正在成為一個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力量。我更愿意把對科幻文學的討論和科幻文學廣受關注看作是一個巨大歷史過程的結果。這個更加巨大歷史過程,我也愿意用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中國隨著它的崛起,要為人類共同體承擔它的責任。我想這種責任不僅是政治和經濟的責任,也是文化的責任,也是想象力的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么多的中國作家站在這里,他們寫的是中國故事,是他們為人類的未來提供一份中國智慧和中國設想。我覺得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今天晚上的討論是值得的。

    主持人王侃瑜宣布上海國際文學周主論壇正式結束,并作簡短致辭。

    文字 / 孟嘉杰 戚譯心

    攝影 /馬旭  嚴正清 蔣迪雯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