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專題 > 2017上海國際文學周

    科幻作家這群怪人,終于得到了承認

    2017年08月17日17:46 來源:騰訊文化 作者:徐娉婷 點擊:

    “我們這群一度被邊緣的怪人,終于得到了承認!”英國科幻小說家理查德?摩根在2017上海文學周主題論壇上的發言說出了科幻作家們的心聲。

    科幻一度被認為是“小眾愛好”,也很難進入主流文學的視域,而本屆上海國際文學周一反常態,主題聚焦“科幻”。

    上海書展·國際文學周主題論壇于8月15日晚在浦江飯店舉行,圍繞“地圖與疆域:科幻文學的秘境”這一主題,20多位科幻內外作家進行了發言。本文摘錄部分科幻作家的精彩發言。

    理查德·摩根

    理查德·摩根:科幻作家這群被邊緣的怪人,終于得到了承認

    (理查德?摩根 英國科幻小說及幻想小說家 )

    經常會有人問我,為什么成為一個作家,必須承認,十幾歲時,我想成為一個成功作家的部分原因是可以跟女生搭訕,這樣可能帶來一段浪漫史。但是實際情況是,女生問我:你做什么?我說作家。她們說真的嗎,你寫什么?我會說,我寫科幻小說。她們說真的啊,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這個事情在最初想出版一些書的時候,也是類似。

    我想我們(科幻小說作家)可能是一群怪人,比如說上個世紀30年代寫的一些東西,不太有人當真。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一些科幻雜志,是沒人愿意資助的。

    如果詩人的地位受到承認的話,科幻小說家呢,是宮廷小丑嗎?我們確實給人們提供娛樂,我非常高興地聽說人們喜歡《西游記》。我覺得作為科幻小說作家,就像是一只猴子,充滿吸引力,但人們不會認真對待。

    在大眾文化與高端文化的較量中,我們已經贏得了這場戰爭。科幻小說基本上票房很高,電影院我們都占據主導地位。科幻小說寫得好也會飽受市場歡迎。美國的艾美獎有30個左右的獎項,基本上每次科幻都是獲獎的熱門。在電視界、文學界,科幻也被很認真地對待。我們如何獲得這么大的成功,我覺得這個背后的原因是世界在向我們靠攏,世界正變得很怪。我們年輕的時候覺得科幻小說里的東西不可能,現在都成真了,比如智能電話。

    因為世界必須接受我們,他們逃不開我們。當然也提醒一句,不要太過陶醉,好的科幻小說最終還是跟人性相關聯。科幻作家們應該說有了更好的機會,能夠真正讓人們看到,人類將面臨一些什么問題,怎么去解決。

    王晉康

    王晉康: AI終能打敗科學之王,但是最難取代的是作家

    (王晉康 科幻作家,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副會長)

    20年前科技界出現了克隆羊,人類改寫了上帝核心技術,就是上帝的繁衍。1997年在參加一個科幻大會時,我指出科幻技術在改變世界,反轉過來改變人類本身。但是現在已經開始邁向改進,只要越過這條紅線就非常危險,比如說超級智能人,我以前在小說《時間之歌》中描寫了人工智能戰勝人類圍棋之王的一個場景,我覺得戰勝國際象棋還不過癮。雖然很多人說圍棋很復雜,超過電腦運算能力,但是科幻作家根本不相信,即使如此,我沒有料到小說描寫的場景,在我有生之年變成了現實。

    現實的主角不是韓國人,而是一個性格飛揚的中國年輕人柯潔,他跟AI對局,因為無力回天,在第三局哭了,這是一個失敗的英雄,他的眼淚是人類典型的事件,其意義遠遠超過了特朗普當選等等,因為他象征人類作為萬物之靈,作為一個因智慧而有出類拔萃的物種,獨尊的地位受到了挑戰,人類的自信心受到崩塌。它是這個時代獨有,是科幻文學所獨有。

    這是一個劇變的時代,劇變越來越猛烈,時代發展到今天,未來和現實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近到連科幻作家都目不暇接。比如說今天AI戰勝了人類棋王,我們感到驚訝,如果明天戰勝了科學之王,戰勝了愛因斯坦,人們還可以笑得出來嗎?這個不是胡說八道,如果遵從理性的推理,這個不光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

    好消息是有可能AI最后代替的是作家,因為作家必須要有一手的生活,這個是AI的短板,畢竟不能代替人類一手的生活。所以今天的科幻文學有可能是明天的主流文學,傳統文學家珍視的很多東西正在被時代大潮無情沖走,文學家沒有時間懷舊和感傷。

    伊格言

    伊格言:人類腦思維有可能被抽取呈現出來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曾獲華文科幻星云獎)

    科幻作家都明白心理史學,心理史學是一個構想,它是根據“基地”三部曲小說提出來,里面主人公提出用統計學的方法,即一個熱力學的概念測度人類心靈的變化。他說我們很難預測一個單獨個體的心靈變化,我今天突然想吃雞肉飯,明天可能突然想吃上海菜,這個很難預測。但是當人類群體數量足夠大,五六十億的時候,我們可以預測整體人類發展的變化。所以提出了心理史學的概念,我們可以直接預測人類歷史的走向,因為人類歷史由人的意愿所構成。心理史學到底是否可能,還是只是一個科幻想象而已?

    我們真的可以預測人類歷史發展嗎?其實過往的人類曾經問過這個問題,1932年,在國際聯盟安排之下,愛因斯坦曾經寫信給弗洛伊德,問他一個問題:我想請教你,終結戰爭是否可能?終結人類的殺戮是否可能?你想一下那個時候的歷史,1932年屆于兩次世界大戰中間,一戰的后果非常糟糕,或許有識之士已經非常擔心世界的未來,擔心再次面臨大戰。但是這個問題不是世界頂尖科學家,不是相對論可以解決的事情,他必須去問一個公認的、對人類心靈最了解的人。弗洛伊德的回答非常干脆,他說,據我所知不可能,因為人類的貪婪很可怕,人類的欲望無窮盡,人類的劣根性是無法克服的。

    我們現在先回來討論“基地”三部曲,心理史學的基礎,但是“基地”三部曲進行到第二部的時候,心理史學開始第一次預測錯誤。為什么預測錯誤,因為人類產生了變種,一個可以控制他人心靈的人,就此改變了歷史走向。就我對基地三部曲閱讀,這個角色直接映射希特勒,或者映射有超強煽動能力、控制他人的人,他可以控制別人的心靈。這個是心理史學預測的錯誤,所以心理史學有可能嗎?

    再回到弗洛伊德,現在大家常常嘲笑他,弗洛伊德的理論總是能聯系到性,比如“戀母情結”。心靈精神分析被視為不科學的東西,因為不可證偽,它跟占星術一樣。我必須提出一點,現在精神分析也是不可證偽,我沒有辦法證明你小時候喜歡你媽媽,恨你爸爸。有可能到了一百年,人類腦思維能夠抽取呈現出來的時候,精神分析可能變成可以證偽,我可以證明你是不是小時候喜歡你媽媽,恨你爸爸。

    我的想法是等到精神分析可以被實際證明的那天,等到人類的思維能抽取呈現在他人面前時,有可能同時也是心理史學真正到來的那天。到底會不會到來,我們可以等著看。

    張冉

    張冉:科幻小說不承擔預言的任務,有時只是碰巧預言成功

    (張冉:科幻作家,曾獲中國科幻銀河、星運雙獎)

    我想澄清一個誤解,很多人說科幻文學預言未來,其實我們認為科幻文學具有預言未來的功能,但是不承擔預言未來的任務。為什么這么說?有一個網站上面呈現兩千多種東西,都是已經發明的科技產品,也都是以前科幻小說里出現過的東西。科幻小說里出現過無數多的科技產品,只有兩千多種真的實現。所以說預言未來是科幻小說的附加功能,碰巧預言未來。預言未來是未來學,不是科幻要承擔的工作。

    剛才跟很多文學作家交流,大家把科幻想得太復雜了。其實沒有那么復雜,我們設定一個軸,這個時間是永遠向前,如果時間超前,或者回到后面,這個就是科幻里主流的種類,即時間旅行。如果我們在這個軸上面,時間到前面又回到后面,這個叫做時間循環,也是科幻的一個形式。如果這個軸走歪了,這個叫做或然歷史,如果歷史在某一個時間節點分叉,會怎么樣?科幻本質跟其他文學類型沒有差別,只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而已。(文/徐娉婷)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