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陸梅】“中國故事”首先要葆有一顆古典的詩心

    2016年12月09日14:21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上海作家網 點擊:

    文學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像一連串呼嘯奔騰的列車,中國停不下來,世界也無法停下,天下大同。我們都被快速傳播的信息裹挾著推涌往前。所以這個“中國故事”你一使勁,就會失真變形,甚或空洞和標簽。因此我理解的“中國故事”,首先它要葆有一顆古典的詩心,如屈原式的天問,辛棄疾式的“烈烈男兒之氣”,蘇東坡“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的強烈氣感,乃至陶淵明守護菊花一樣地守護著文明。對一個中國作家來說,這是我們古典文學的出生地,是我們漢語的出生地,也是我們心靈的山水。詩人楊鍵在我們文學報的一個訪談里慨嘆:“中國古人跋山涉水,費勁千辛萬苦只為了尋找心靈,而20世紀的中國人不敢承認有心靈,不相信有心靈。”我想文學走到最后,無論以什么樣的風格樣貌呈現,無論以哪一種語言表達;無論是為小孩子寫大文學,還是設身處地為別人的生命著想,終究是要研究人的心靈,以美的心喚醒人的心,進而完成人們的生活。

    文學如此,批評也同理。批評家和作家、藝術家一樣,從事的都是勘探心靈的工作,不存在誰依附誰的問題。李健吾在《答巴金先生的自白》中說:“批評不是別的,它也是一種獨立的藝術,有它自己的宇宙,有它自己深厚的人性做根據。一個真正的批評家,猶如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需要外在的提示,甚至于離不開實際的影響。但是最后決定一切的,都不是某部杰作或者有種利益,而是他自己的存在,一種完整無缺的精神作用……”所以顯而易見,文學批評也是創作,一種揭示性的創作。問題是我們的文學批評如何做到無論說好說壞,都保持或具備一種警覺、一種審慎、一種意志?我想這才是批評作為一種獨立性的藝術,最考驗批評家的地方。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