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李偉長】小說《慈悲》里的秩序感對我是個沖擊

    2016年12月09日09:51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上海作家網 點擊:

    因為我跟各位老師不一樣,我們這一代人沒有工廠記憶,沒有工廠記憶有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個好處,我在文本當中不會找到我熟悉的東西,我會把它更單純的更純粹的作為一個小說來看,作為小說來看有的時候會獲得一些超出個人經驗貼合之外的收獲,我很關注路內,從2007年開始到現在,他基本上所有的小說我都讀過,也寫過一些小的文章,關于《慈悲》寫過比較長的東西,今天就不贅述,簡單把我的觀點跟各位老師分享一下。

    我覺得小說家可能是一種選擇,當他寫簡潔的時候,這同樣是一種選擇,而每一種選擇都是有風險的,因為文本的價值可能取決于一個小說家他的觀念、他的思考,跟讀者之間達到協調的情況,可能有讀者會讀出來30%、50%、70%,這是一種風險,但是路內在選擇這種寫作方式的時候,他選擇了相信讀者,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小說家首先需要明確的。第二個因為我們恰恰沒有這種生活記憶,我怎么面對他所寫的這種工廠生活,我在里面看到另外兩個就是叫秩序,這種秩序在小說里面有兩種形態,一個是計劃經濟下的國營企業廠子的秩序,這種秩序有國家意志,有權利所在,有積極關鍵,也有作為普通群體工人的一些道理倫理和基本人性,這種東西融合在一起,這是很有特色的規則,這種規則對小說里面有很多約束,也有懲罰。但是當這種體制或者當這種秩序在計劃經濟慢慢開始向市場經濟在轉型以后,這種秩序依然存在,但是他的內已經發生變化,當水生和鄧思賢憑著自己的技術,到外面幫私營廠長做設計的時候,那個秩序仍然存在,但是那個工廠就是你們的工廠和我們工廠的區別,而這個秩序對我們這代讀者來講是非常有需要的,因為秩序恰恰是我們這代,被各位老師或者被市場命名我們是80后、70后,我讀了路內的小說不會在意是寫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因為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沒有提醒意義,我反而讀的更多是對里面的秩序感,這種秩序對我們是個沖擊。第三個,路內寫出了應對秩序的幾個模式或者幾個方式,他的師父,這是一種基本遵循秩序,他想當一個老師,但是基本上他是想遵循秩序,根生是一個叛逆者,他說他有我的法,這個小說里我認為寫的最棒的恰恰是兩個人,可能這兩個人物有的時候會被認為有一些似曾相識,比如宿小東,他對秩序的理解是沒有是非觀的,沒有正確和錯誤的,他是這個時代當中某一種人存在,他選擇遵守這個秩序,包括用這個秩序獲得一些權益,他原來拿來鎮壓或反對這些工人的那些種種的倫理,在他看來就是他自己掌握的,他不是這個原來秩序的信徒,這是宿小東這個人物,當然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壞人,也不是簡單的反面的角色。水生更有意思,水生有一個處理秩序的關系,他既在秩序之內,又在秩序之外,他在之內通過各種方式幫很多朋友去獲取補貼,但是他又在秩序之外,而秩序之外從秩序發生變化以后,我說小說后面寫了一個賈妙的存在,恰恰就是面對秩序之內和之外以后,這種角色可能是整個這一代人更愿意,或者更欣賞,也是更無法選擇的一種態度,只有這種態度,可能會觸發更多的生存,這是我對這個小說的認識,因為它留給我們的是關于秩序的問題,這個詞可能對我們這代人來講包括接下來這代人是一個大問題,不僅僅是文學的問題。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