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白燁】《慈悲》引發一系列的反省和反思

    2016年12月09日09:47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上海作家網 點擊:

    關注路內已經好多年了,幾年前我推出幾個70后作家,命名為中生代,其中就有路內、袁東仁等作家,也是那時起開始關注路內的著作。總體感覺每一部作品都在增加他的分量,不過《慈悲》這部作品確實跟以前的作品不太一樣,尤其與別的作家相比,這個感覺更加明顯,他用一種簡介、干練、慢吞吞的敘事和懶洋洋的語言,構成了他一個獨特的敘事風格。在這部作品中可說的地方很多,比如說小與大,輕與重,冷與熱,包含了很多這樣的意味在作品里面,或者可以說他是以小見大,以輕負重,冷中有熱。

    作品《慈悲》中有兩點感受特別深刻,第一點,用大開大合的寫法輕巧的勾勒出生活時代氣氛,好像不用那種寫法就不足以去勾勒時代的氣氛,這種方式是四兩撥千斤,就是寫很多對師徒,通過一對師徒寫了一個工廠,通過一個工廠把那個時代的氛圍寫出來了,我覺得師徒關系在工廠而言是非常特殊的關系,他不是父子又近似父子,不是師生又勝似師生,非常特殊的關系。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水生跟他師父的關系非常特別,他倆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講勝過他跟他妻子、女兒的關系,非常有特點。由這樣一個關系切入,寫那個時候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這包括他們不光學技術,還有生活的技巧,人生的哲理,教給他很多本事,還護著他,通過這么一個關系,你看起來很小,兩個普通人一個工廠,卻可以直接把那個時代寫出來,他們相互幫助,而且是以小博大,這點讓我確實很意外也很佩服。我們都知道70后相對來講是比較側重個性化的敘事,他們寫自己、寫同輩都沒有問題,寫父輩、寫別人、寫現實相對會比較弱,因為那不是他們的長處所在。但路內在這部作品中,用他的方式寫父輩,寫歷史,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切入現實和書寫歷史的方式,這是我第一點感受。

    第二點感受是通過水生的命運看似變了其實又沒變的這樣一種遭遇,我覺得他反映了工人這個階層他們的命運和地位,作品在前半節粉碎四人幫之前,他們的生活艱難,完全是飛蛾撲火一般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斷挨打,你能看到政治的高壓是非常強的,在那段歷史里,水生包括水生的師父,水生的工友們,我覺得是沒有什么自由,沒有什么安全感,沒有什么地位。粉碎四人幫之后他們自由了,而且水生跟鄧機工,因為會畫圖紙,雖然掙點小錢,但實際上是被各種各樣的工頭,包括廠主所利用、敲詐,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仍然沒有什么地位。這樣一看就發現一個問題,工人過去和現在都沒有地位,這個時候誰是主人?這部作品其實給我們留下一個巨大的問號,而這個問號是深刻而嚴峻的,他們什么時候做主人?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會是嗎?這些都是巨大的問號。所以我覺得這部作品在我看到這里的時候,給我很大的震撼,或者說是很強的刺激,他會讓你去想同樣的問題,比如工人是這樣,那么農民呢?知識分子呢?到底誰是這個社會的主人?誰是現實主義主人?他會引起你一系列的反省和反思,這恰恰是這部作品最重要的地方。我講到這里大家都可以去意會,不再深說,這也是這部作品超越他之前作品重要的原因。

    還有,我覺得現在作家寫作各有各的方式,有的人是以寫得少,寫得好,寫得多,每位作家的情況都不一樣,比如賈平凹堅持每天都寫,不寫會覺得今天白過了,這是他長期形成的一個習慣,還有他如果看見刊物上沒有賈平凹三個字,就覺得難受,總體上他的作品都在一定的水平線上再往前走,當然還有一些作家,可能最初的作品給你的感覺是80分,再寫一部作品是70分,再寫一部是60分,總體感覺是不斷下降的,賈平凹的作品至少是平面推進一直往前走的,很多經驗告訴我們,作家還是要發作品,要把每一部作品寫好寫精,以少勝多。我參加陳忠實遺體告別印象最深或者讓我永遠難忘的是,陳忠實在世之前寫過一本書,他說是要寫一本死后當枕頭的書,遺體告別的時候,頭下果然枕著一本書,當我看到這的時候很感動,這本書果然成為他的枕頭了。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