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信息

    富有感情的講述讓聽者走心——上海代表團熱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

    2016年12月01日21:46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孫佳音 點擊:

    “習總書記的講話,理性、浪漫、博大、豐厚、精準,高度概括。他用文學的語言有感情地講述,因此讓聽者走心、動情。”昨天上午,參加全國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的上海代表,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聽完報告,代表們心情振奮、深受觸動,還沒回到駐地就在大巴上議論開了。昨天下午,幾乎每一個參會代表都在分組討論中發了言,大家爭先恐后地談文化自信,聊文藝作品,深深感受到了時代賦予文藝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

    文化自信——不忘本來 面向未來

    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歷史星河。中華民族文藝創造力是如此強大、創造的成就是如此輝煌,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我們應該為此感到無比自豪,也應該為此感到無比自信。

      ——習近平

    “一個中國作家,如果他的靈魂和精神不是以中華文化為根基,就不可能寫出真正體現中國精神的文學作品。我們這一代作家,在這一點上與前輩作家有差距,我們成長的年代,很多時候對中華傳統文化沒有充分尊重,這幾十年,其實一直在補課。只有深入了解、理解,才可能熱愛,使之融入我們的靈魂和筋骨,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樹起我們的文化自信。這是伴隨我們終身的學習。”趙麗宏代表懇切地說,強調文化自信,并非排斥外來文化,“正如總書記所說,應該‘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張定浩代表在發言中談到,要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對古今中外的文學有一個不偏廢的、整體性的認識,“這也就是習總書記講話里首先引用的,‘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

    任仲倫代表說,文化自信在大的民族復興背景下提出來,在開放的環境中強調。“從這一點出發,我們自然會想到文學、文化走出去的問題。”朱振武代表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的翻譯和研究工作,他指出,中國文化走出去,絕不是卑躬屈膝地仰人鼻息,絕不是唯西人馬首是瞻。“我們首先要推出那些有文化自覺和創作自覺的優秀民族文化作品,將那些最能體現中國文化魅力和中國人感情深度的作品,將中國優秀的作家譯介出去,向世界展現中國特色和美學精髓。事實上,也正是葛浩文在翻譯中做到了‘信’,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有文化自信和創作自覺的莫言等中國作家,使他們的作品成功地走向英語世界乃至西方世界。”

    文藝作品——是面鏡子 更是斧頭

    “文人之筆,勸善懲惡。”文藝要反映生活,但文藝不能機械反映生活。茅盾說過:“文藝作品不僅是一面鏡子——反映生活,而須是一把斧頭——創造生活。”……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對生活素材進行判斷,弘揚正能量,用文藝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

      ——習近平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當下,文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究竟是什么?現實的某些部分已經非常殘酷、殘缺、骯臟、丑陋、無奈、絕望,倘若讀了文學作品,讓人更加絕望、窒息、無路可走,那我們還要讀文學作品做什么呢?當一味審丑和追求所謂的‘思想深刻’成為衡量文學作品優劣的標準,就會讓文學失去讀者、被邊緣化。”作為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殷健靈代表說,其實根本不存在成人文學和兒童文學衡量標準的差異:“好的文學,一定是人心靈的家園和靈魂的歸宿;好的文學,一定是教人發現狠惡當中的柔軟和絕望中的希望的,是讓人‘身處淤泥心有蓮花,淪為地獄向往天堂’的。習總書記說,‘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鼓舞人們在黑暗面前不氣餒、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用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他的話,更加堅定了我先前的一些判斷。我在題寫給孩子的作品扉頁上都會寫上一句‘心中有光’,習總書記的話讓我的心也倍感光亮。”

    汪涌豪代表說,文藝家要深入生活,但不能簡單地沉于生活,更不能迎合生活,必須突出生活,“要用思辨的眼光超越生活的視野,揭示、反思、批評、否定生活中的假惡丑,弘揚生活中的真善美。”王麗萍代表的發言更具有詩意,作為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人,她說要以樂觀的筆觸,傳遞真善美和核心價值, “在幽微處發現美善、在陰影中看到光明”。

    社會責任——耐住寂寞 潛心創新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藝術定力,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不朽之作。要遵循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牢記文化責任和社會擔當,正確把握藝術個性和社會道德的關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嚴肅認真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

      ——習近平

    “中國兒童文學多少年來一直是安靜的,堅忍的,默默前行的,發展到今天,紅火到這樣,應該說已經顛覆了我們以往的經驗和預期。”在兒童文學領域深耕數十年的秦文君代表坦言,現在確實有了海量的童書,然而,同質化現象卻較嚴重,跟風寫作太多。“還是要花時間多出有厚度,有創新精神、有藝術追求,又能感動孩子的兒童文學作品。” 若論多元時代的浮躁和功利,網絡文學或許最容易被詬病,血紅代表說:“技術的發展,讓網絡作家得以直面讀者,以前所未有的快捷效率發布和傳播自己的作品,通過各種平臺和渠道影響大量的讀者,其中絕大多數是青少年讀者。這就要求我們網絡作家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加深底蘊,杜絕對讀者有害的低級趣味的內容,精益求精地創作精品。”

    俞亦綱代表則談到,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不一樣,文化創新來自于個體長時間的積累,因此要有一個寬松、寬容的環境。“創新不能功利化,不能一蹴而就,文藝創作有其自身的規律,如果藝術創作者的心浮躁了,有再好的意愿也不可能出精品。譬如雜技界,現在每逢評獎,就臨時創作個作品,好像是創新了,但演了幾場之后就擱置了,很讓人痛心。”黃豆豆代表說,兩年來自己一直在學習習總書記的講話,習總書記的講話一方面再次強調了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偉大的作品需要偉大的靈魂,文藝工作者自己的靈魂要經得起考驗。以前更多的是在技術上求突破,現在要將技藝與思想追求融合起來,創造出有價值、有情懷、有溫度的作品。要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多出好作品。”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