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作協動態

    上海詩人、評論家研討“詩歌的社會屬性和詩人的藝術個性”,紀念中國新詩百年

    2016年11月23日09:56 來源:未知 作者:研究室 點擊:

    中國新詩已走過百年歷程,“詩歌的社會屬性和詩人的藝術個性”是其中復雜又常說常新的一個問題。11月18日下午一點半,二十余位上海詩人、詩歌評論家匯聚上海作協大廳,參加由上海作協研究室與上海教育報刊總社·東方教育時報聯合主辦的“詩歌的社會屬性和詩人的藝術個性——紀念中國新詩百年研討會”,該研討會也是2016上海市民詩歌節的系列活動之一。

    上海作協黨組書記王偉、上海市教委終身教育處副處長程倍元、上海教育報刊總社黨委副書記唐洪平、東方教育時報總編輯徐建華等也出席了研討會。研討會由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麗宏主持。

    “詩歌的社會責任如何擔當”,“如何實現詩人個體與時代的雙向互動,在現實關切和詩藝的探求之間找到平衡”,“如何把詩歌的功能性、藝術的獨立性融合為詩歌的本體”,上海作協研究室主任楊斌華率先提出了一系列相關問題,與會的詩人、評論家就這些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詩人張燁認為在當下詩歌個人化泛濫,碎片化、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提出重新關注現實是非常有意義及必要的,但是關注現實,也不能回到像以前那樣的寫法,它必然有種個人化、詩意的東西。

    評論家郝雨以時代的“先鋒”、“號角”、“良心”概括新詩百年來的社會作用,他認為當下文化碎片化、垃圾化正說明當今社會的精神出現了問題,亟需重提詩人的社會使命問題,讓詩歌重新擔負起“先鋒”、“號角”、“良心”的作用。

    評論家錢文亮也認為近幾年詩壇變化非常大,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詩歌更加關注現實,對現實生活、社會重大問題都有反應,出現了許多新話題與新現象。上海詩詞學會會長褚水敖說:“當詩歌真正關注社會現實了以后,公眾自然而然會關注詩歌,所以它實際上是一種互動,當這種互動進行得比較好的時候,那么詩歌就會受到關注。”從而避免新詩里的“圈子”問題,成為一種“真正的詩歌精神效應”。

    在研討會上,評論家洪亮還對上海詩人的詩歌進行了深入點評,他就詩論詩,認為上海詩人留下了許多佳作,上海詩壇有許多默默寫詩的詩人,潛力巨大。但同時潘頌德等評論家、詩人也指出對這些優秀詩人,我們要加強評論研究,創作更多的對他們的詩歌評論,尤其是要關心、關注、幫助年輕的詩社、詩人,把上海的優秀詩人推介出去。

    上海作協黨組書記王偉表示“現代社會是否需要詩歌”,“現代社會詩歌的作用”,“如何讓詩歌更好地走近大眾,如何運用現代化的手段讓詩歌得到更好的傳播”也是他一直所關注的,各位詩人、詩歌評論家的發言對他很有啟發,希望能夠繼續從上海詩人、詩歌評論家的意見中獲取信息,在今后繼續做好詩歌的傳播推廣工作。

    圖:周昱燦

    文/編:郭瀏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