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文學心語

    楊斌華:提挈語言的脈息 享受生命的澄凈

    2016年07月27日15:51 來源:《文匯讀書報》 作者:楊斌華 點擊:

    我和沈世坤并不相熟,在一些場合見過數次,甚至我已然不太記得他的面影。他似乎偏于瘦弱,說話語速頗快,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于文學與寫作所具有的深邃的摯愛,持久的熱忱和內心豐沛的定力及其能量。

    他從事的職業與文學無關,然而,他一直喜歡讀書,文史哲各方面都下過一定的功夫。對于讀書,他認為自己有過深深的激情,也有過茫然的困惑。但當我讀到他這本《沉吟與微享》書稿的時候,我依然愿意給其一種由衷的稱道。我更驚訝于他為了完成一個從閱讀者到寫作者的轉換,竟然花了如此漫長的時光,保存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在文本與生活之間沉潛往復,苦心思索。他努力在評論和散文之間,在理性思維和發散思維之間尋找一個契合點,以呈現他所熱愛的漢語寫作所能擁具的美麗精當與雋永意味。至于成效如何,也許在此可以暫且不作定評。

    我以為,在當下變化劇烈的文化語境中,閱讀作為人們精神的渴求及對文字的追逐,無疑依然具有恒久的存在價值,而成為某種心靈的棲居方式。當然,這些年以來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文字閱讀及其影響力逐步地弱化,從讀圖找尋文化信息接納的表象化和快感化,發展到如今的所謂“微閱讀”時代,追求信息的海量和小微化,這著實體現了當今時代在文化生態和閱讀方式上令人目不暇接的快速變化。顯然,我作這樣的評斷并無絕對的臧否之意,而只是將它視為一種文化變異的標示。由此而言,我試圖在文學寫作形態構建的層面及意義上,把沈世坤的《沉吟與微享》看作一次頗有價值的語言傳達的探險。

    或許,我可以將作者目下所呈現的文本樣式和思想分享的形態,稱之為一種小微表達。多年前有句話流布甚廣,所謂“小的是美好的”。眼下,閱讀與表達方式的碎片化、小微化、零散化,已是一個確鑿的需要直面的文化現象。可以說,這也是人們在面臨信息爆炸的巨量沖擊下一種自然而又無奈的選擇,同時也表征著一個閱讀多樣化、分眾化的時代早已飄然而至。小微寫作似乎更加強化了閱讀傳達的直接性、過程性和場景感,是一種多面化、多方位、快速直擊、有效到達的文字體驗。它顯現出當下人對信息及語言資源的攝取、占有和傳播的便利與快感。而且,它還是在教育普及化、技術化與高端化背景下,文字閱讀更趨于平民化,個人話語表達日益民主化、自由化的產物。當下快餐化代替了精讀,確實形成了某種令人關切的狀態,使人們生活精致而內心粗糙。文化生活質量理應包括心靈生活的質量,閱讀的質量和個性的張揚。但閱讀表達作為一種個人化的行為方式,又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辨識一個時代的文化風尚,進而可能影響人們精神生長的走向與脈絡。重要的是,一個年代獨到的文化氛圍與人文情懷可以給閱讀者帶來精神的舒暢和欣悅,還必將成為獨標一格的文化印痕長久留存。

    《沉吟與微享》在結構上分為讀書篇、哲思篇、愛情篇、詩情畫意篇,作者似乎對類似的分類和文本樣式還缺乏自信。我以為本書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它覺得對于各個年代的文化閱讀需要引領和通道,并試圖從人文的角度,比照不同的時代語境來加以整理和挖掘。作者希冀由此完成一次文學思想和美學的探索之旅,自我緬想,自我省察,堅守內心的信念,提挈語言的脈息,藉此來擁有和享受自己澄明溫煦的人生。毋庸置疑,語言文字的聲音既包含著作者的生命氣韻,更可能于其間烙印著一份獨特的個人印記,一種繁富的時代喧響。

    艾略特曾經闡述過一個歷史的和美學的批評原理,他認為,我們對于詩人、作家、藝術家的評價和鑒賞,就是“對于他與以往詩人及藝術家的關系的鑒賞”,須把他放在前人之間來對照,來比較”,并且斷言:“一種新藝術作品之產生,同時也就是以前所有的一切藝術作品之變態的復生”。我想,這是一種頗具渾厚歷史感、生長性和延展性的文化意識,所有的文學傳統正可以看作一幕無所不在的文學背景,“過去”在當下也具有存在的現時性,并不停息地發展著它的內在因素的變化組合,以持續本身的影響能力。我以為,也許正是這樣的思考在暗中支持著 《沉吟與微享》的寫作。

    我一直以為,具有高深邈遠的文學志向的寫作者,在構建自己考量日常生活和話語空間的視角和方式的同時,如何在平和質樸的語象背后透示出一個躁動年代人們繁富錯雜的內心情懷,深邃地凸現被遮蔽的現實世界的多樣化、多義性,以多重筆觸和形式來傳導某種獨賦魅力的富有質感的時代經驗,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話題。我覺得,假使能夠以一己之力洞燭幽微,察古觀今,更以新的言說方式和現實經驗的表達方式來揭橥這個時代的征候和物象,具備這樣的自覺意識和獨到的文體語體方式的寫作者無疑寥寥可數,這也確實是難以企及的目標。當然,真正優秀的語言作品,應該從中折射出一種人文追索者的隱形的思考,實際上應當成為表現當下的時代精神困境的一種困苦之役,一種自我的詰問和自我的省思。并且,它在作品中能夠確鑿地顯現出一種不斷地失落、找尋和自我完善的精神歷程,能夠展示出自我主體性的猶疑、徊徨、迷惘,從而凸顯出一個時代獨特的紛繁錯雜的精神處境。

    在這里,我只是愿意表達一種期待,一種愿景,并與沈世坤共勉。我們一同期冀這樣一種精妙的書寫,它是對自然存在與生命圖景的千姿百態的豐富表達的不斷更新、替換和修補,是一種顯現人類精神演繹過程的杰出話語的營造。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