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蘭偉琴】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2016年07月13日10:28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蘭偉琴 點擊:

    2016年6月3日,上海市作家協會組織前往“貴州、四川”,重溫當年紅軍長征,這個紅色文學之旅,短短十天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那一座座浸染著革命先烈們鮮血的紀念豐碑,篆刻著一群普通人為了打破舊制度的桎梏、追求新生活的理想。先烈們為了建立新中國而義無反顧、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留下的痕跡,把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遙遠的年代。

    1935年1月19日,毛主席指揮中央紅軍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六次穿越三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國民黨軍重兵集團圍剿之間,不斷創造戰機,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紅軍長征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紅四團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后,兵分兩路,一部分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則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接到強襲任務的紅四團官兵,冒著大雨,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于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并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橋。創造了人類行軍史的奇跡! 

    每個難關,都是一座豐碑,銘刻著紅軍先輩們金戈鐵馬、氣壯山河的光輝業績。當我站在岸邊仰望群山,仿佛聽見了馬達聲、馬蹄聲、腳步聲、吼叫聲和隆隆的炮聲在山谷回蕩;俯視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濤洶涌的江水沖擊著紅軍的竹筏、木船、浮橋,凜冽的寒風吹打著濕透衣衫的紅軍戰士。我仿佛看見紅軍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滿著期待和勉勵,仿佛在告訴我們:打江山難,守江山難,建設江山更難。

    在出發前,雖然對革命老區的艱苦有一定的估計,但到了實地后,我親歷了紅軍長征的路途,透過長征路線上的遺址、標牌、陵墓、紀念館,我看到了革命先輩們留下的長征印痕。那蒼莽險峻的婁山關、波濤洶涌的大渡河、瑟瑟蕭寒的瀘定橋、荒無人煙的沼澤地、白雪皚皚的大雪山……無不記錄著先烈當年所經歷的饑餓、疾病、血戰、死亡!

    70多年前,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所體現出來的那種長征精神——就是在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是面對敵人的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于,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它是紅軍意志、勇氣和力量的偉大史詩,是人類戰爭史上的空前奇跡。長征是舉世無雙的,正如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所言: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遠征,它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它仍然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激情。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于世。不管你對長征的描述是悲壯的還是偉大的、是艱險的還是苦難的,也不管你從理論上對長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對長征路線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沒有實地走一走,親身去感受、去體驗,那你的理解總是不全面的,你的認識總是膚淺的,你永遠感受不到紅軍長征的艱險與苦難。我在一路行走的過程中就在想,紅軍前輩們當時哪有這么好的路可走,況且他們還要身負重物行、餐風露宿地走,還要在彌漫的硝煙中穿行;他們的艱苦難以想象,可是他們的腳步無人能阻止!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并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著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至此,這次紅色之旅可以說完滿結束了。我們重溫了革命歷史,緬懷了死難先烈,讓我們更加了解當時紅軍是多么的辛苦啊,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領悟了一種精神——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不但是革命勝利的根源,同樣也是實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一個根源。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系群眾、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如果每個人都能發揮一點革命精神,那么我們的工作一定會做得更好,真正成為黨的好幫手和后備力量。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