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張競文】重走長征路體會

    2016年07月12日14:50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張競文 點擊:

    整整八十年前,中國紅軍長征取得巨大勝利,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整個長征歷時兩年,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總行程兩萬五千里。2016年的6月3日,我們上海作協“重走長征路第二支隊”一行13人踏上紅軍曾走過的艱險道路,十日之內行車走了幾千公里,足跡遍布貴州北部和四川中部,途中參觀了遵義會議舊址、四渡赤水紀念館、丙安紅一軍古鎮、紅軍走過的鐮刀壩草原、諾爾蓋草原、臘子口戰役發生地、紅軍長征時的舊址磨西古鎮、瀘定鐵索橋等。這十日內,深刻地體會了紅軍當年行軍的艱難與困苦,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長征能夠取得最后勝利的不易。

    我們第一站來到了中共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的舉辦地: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和中國別的小縣城沒有很大的區別,市區的街旁到處是小商品店,擠滿了熙熙攘攘的行人,熱鬧非凡。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遵義會議會址(遵義老城子尹路96號)參觀。大門口的一個大廣場右手邊就是當年遵義會議的舊址,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這幢深灰色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是當時遵義城里首屈一指的宏偉建筑,高墻垂門,巍巍峨峨。1935年1月初,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后,這里是紅軍總司令部駐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義會議就在主樓樓上原房主的小客廳舉行。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出于對于文物建筑的保護,主樓二樓當年舉行會議的小客廳不再對公眾開放,我們僅能參觀這棟樓的其余區域,這些區域向公眾展示了當年參加會議的紅軍將領的辦公室、住處等,真實地還原了遵義會議那段歷史,看著這些展示,我的眼前依稀地浮現出當年紅軍將領出席遵義會議的情形……

    從這幢樓往里走是遵義會議紀念館。紀念館館舍很大,氣勢非常恢弘,里面詳細地展示了遵義會議發生的前因后果以及會議的各項細節,我從中了解了許多以前并不熟悉的有關遵義會議的諸多細節,以及遵義會議對于中共和長征最后取得勝利的重大意義,真是受益匪淺。

    之后我們離開遵義,前往赤水,來到當年紅軍四度赤水的地方。四渡赤水之戰,是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地區進行的一次出色的運動戰。在四渡赤水紀念館里,講解員詳細地給我們介紹了紅軍當年四渡赤水的緣由、過程以及重大意義。在這次作戰中,毛澤東充分利用敵人的矛盾,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指揮紅軍縱橫馳騁于川黔滇邊界地區,巧妙地穿插于敵人重兵集團之間,調動和迷惑敵人。當發現敵人的弱點時,立即抓住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殲敵一部,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從而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由此四渡赤水之戰成為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范例。

    如今赤水之上有座木板橋,我們一一排隊走過這座木板橋。由于橋身并不堅固,每次過橋的人流都會有限制。走在橋上,風從四面呼呼地吹過來,我心里不免有些戰栗,真是很難以想象紅軍前輩們是如何四次度過赤水的,他們當時是冒著多大的生命危險打贏這場硬仗的!

    離開赤水,我們前往紅原草原,參觀紅軍當年走過的荒草地是怎樣的一個場景。

    我們一路沿著盤山公路往草原走,視野越來越開闊,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映入眼簾。我們下車在草原走了走,冷風嗖嗖地向我們吹來,溫度只有零攝氏度左右,隊員們紛紛穿起御寒的厚衣。

    剛到高原不久,我們團隊里就有隊員感覺身體不適,我自己也感到頭稍有些暈,嘴唇略有發紫。在諾爾蓋草原住了一宿第二天起床之后,我整個人都有些發愣,這是第一次上高原的我有些缺氧了。據導游說這只是輕微的高原反應。我們行車上草原都已經有諸多不適了,真不知道當年紅軍前輩在戰火中是如何走過這些荒草地的。

    我們下一個目的地是中央紅軍曾經的宿營地——摩西古鎮。 “磨西”為古羌語,意為“寶地”。磨西古稱磨西面,院系氏人后裔磨些人的聚居地,始于漢代的磨崗嶺古道使磨西成為川藏通道上的繁華重鎮。該鎮位于甘孜州瀘定縣南部,地處貢嘎山風景區東坡,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入口處。這里仍然保留著法國人修建的天主教堂和1935年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率領紅軍路經的宿營地。據說當年紅軍長征時,毛澤東曾經把磨西的天主教堂當成指揮部,在這里指點江山,謀劃紅軍的未來。我們沿著摩西古鎮的大街一直走,看到了當年紅軍長征時毛澤東的居住地,它至今仍保存完好。在1935年5月毛澤東帶領紅軍搶渡大渡河前夕,與朱德一起住在磨西的天主教堂里,召開磨西會議,確定了紅軍下一步的戰略目標,同樣在距離磨西天主教堂不遠的沙壩天主教堂,毛澤東指揮紅軍進行了一場偉大的戰役——飛奪瀘定橋。

    位于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是我們此行最后一個參觀點。相傳康熙帝統一中國后,為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橋,并在橋頭立御牌。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筑,風貌獨特系國內獨有。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里,以22位勇士為先導的突擊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鐵索橋上匍匐前進,一舉消滅橋頭守衛。

    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共重要的歷史紀念地。我們參觀瀘定橋那天,艷陽高照,異常炎熱,我們排著隊一個一個走過瀘定橋。盡管它已經進行了加固,也鋪上了木板,可是木板之間還是有較大的空隙,往腳下一望,心里不免有一絲害怕。紅軍前輩飛奪瀘定橋之時,木板可是已經被敵軍燒毀了的,只剩下滾燙的鐵鏈,我腦袋里頓時浮現出他們當年英勇渡河的情景……

    這十日重走長征路的經歷是我終身難忘的。對于我這個出生長大于上海的人而言,這些經歷讓我增長了見識、拓展了眼界之余,又深深地體會到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多少紅軍前輩用生命換來的。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