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姜寧】跬步之中見真義

    2016年07月08日15:47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姜寧 點擊: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人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毛澤東用如椽的大筆和包舉宇內的詩情,為我們勾勒出當年的長征景象,然而詩歌畢竟是詩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點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長征到底是怎樣的?長征途中的人們心靈感受如何?歷史是無法回溯的,記憶并不能復原歷史,但是由中國作協發起的“重走長征路”活動,給予了我們重新感受長征精神的機會。

    眾所周知,紅軍長征的歷史就會流血犧牲的歷史,是在斷絕后勤保障的情況下開始的,是在敵人必欲全殲的圍追堵截中完成的,是在有上頓沒有下頓的饑餓中打仗的,是在幾天幾夜不睡覺中行軍的,即便短暫的休息,也是在緊張中度過的。而我們今天重走長征路是在太平盛世中進行的,我們的裝備也不可同日而語。所有這些差異,似乎都揭示這兩次長征之間的“質”的差異。我認為重走長征路的意義不在于復制,而在于以當代的心靈和文化去體驗當年的長征精神。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知道紅軍有多少倍的辛苦,從而明白社會的進步來之不易;如果能感受作為動蕩年代把握自己命運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貴和戰爭的殘酷。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任何偉大的民族,任何偉大的國家,任何偉大的時代,都擁有自己的“非常之道”。散落著一地馬鈴聲,多少代馬幫人付出青春的茶馬古道;當年興盛一時的大國氣象今日只能從無數斷垣殘壁中找尋出的絲綢之路;還有那些記錄著民族融合的唐蕃古道、那些戰火紛飛的秦漢棧道。只有這些綴滿了歷史風鈴,其聲不可復制的道路,才可稱為非常之道。而80年前,紅軍二萬五千里的漫漫長征,將中國西部最激越的河流,最巍峨的高山和最廣袤的草原串連起來,品嘗其中最艱辛的行走滋味,即使今日我們第二支隊走來,草原廣袤,雪峰依舊,鐵索猶寒。“非常之道”包含著非常之景致,其景色也不是平常景區可以比擬的。不能領會長征的精神,永遠無法感受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懷著感恩的心去體會,永遠無法感受長征精神。

    懷著敬畏之情,開始的我們重走長征路之行。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到墻上留著毛澤東同志在長征中創作的《憶秦娥》: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漫漫長征路上,革命戰士倒下了,又有紅軍戰士站起來,只因心中的信念永存!二萬五千里長征路,路有多長,紅軍灑下的汗水就有多長!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之心;茫茫的沼澤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他們是英雄,他們是路標,他們是豐碑!可歌可泣的事跡,可贊可嘆的信念,可敬可畏的軍魂!我能不被他們感動,不被他們震撼嗎?他們是永恒的,因為信念永存,長征精神永存!

    長征為人類歷史寫下最壯麗的一頁:永恒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遠的豐碑!喇叭聲仍咽,戰鼓聲猶響,馬蹄聲還鳴。若要問在長征精神中學到了什么?我會回答,學到了紅軍永存的信念!我感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因歷史而越發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謝那些長征中的先輩們,感謝他們為我們留下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堅持到底,永恒的長征精神。

    時代在改變,但在中國的漫漫歷史書卷中,總有一些人和事,一些精神是值得銘記的。

    長征是中國軍事史上一次悲壯的戰略大轉移。中央紅軍離開瑞金的時候,有浩浩蕩蕩的八萬六千人,可是一年后達到陜北的,只有遙遙晃晃的六千人;紅四方面軍在懋功與中央紅軍會師時,還有八萬多人,然而最后到達陜北的卻幾乎屈指可數。紅二軍團、紅五軍團、紅六軍團...紅軍長征時二十多萬人,絕大多數人沒有沖出絕境,沒有看到勝利的時刻。矛盾曾說過:“斗爭的生活使你干練,苦悶的煎熬使你醇化;這是時代造成青年為能擔負歷史使命的兩件法寶。”當今天我們重溫長征這段悲壯史詩的時候,時代的跨越感使我們油然感恩于現在,感恩于離我們已遠去的一代英烈,眷戀他們那種堅韌不拔,理想與信仰高于一切的奮斗獻身精神。

    長征是偉大的,她的偉大現在看來不完全是表現在她的一個個具體戰役的勝利之上。出發前的數十萬人,到達延安時僅剩一、二萬人,盡管一路上打了很多勝仗,但這種可見的勝利與失去相比,那實在是一種慘痛代價換來的勝利。從敵我力量的對比和物質利益的得失上說,怎樣也很難理解這種勝利的深遠意義。國民黨斬盡殺絕的把一支代表人民利益與希望的隊伍驅趕了二萬五千里,迫使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性大轉移而退居到小小的延安城。然而,正是這奇跡般的戰略轉移,長征的偉大意義在此后一個久遠的時代表現出來。直到今天,我們還得意于她,并感恩與她。正是這次舉世聞名的長征,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的。”她一路撒下的火種,不僅在當地而且在全國都燃燒起熊熊的革命烈火。她表現的是一種對信仰與理想的執著,對真理和目標的追求,對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切,對貧苦大眾的深切關懷以及對自身高尚品質與頑強生命力的彰顯。

    長征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她的不朽更深刻表現在此后的延安精神上,表現在那種艱苦奮斗、同舟共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上。正是這種品質所展示的楷模表率的作用,成就了共和國的輝煌之路,成就了今天人民大眾的豐衣足食,國泰民安的新生活。

    八十年過去了,或者在80、90后年青人心中,長征只是一個概念,只是一部電影,只是一段經歷...然而他們不曾想象,長征親歷者正帶著他們刻骨銘心的紅色記憶一個個離去,但他們所創造的偉大精神,早已融進中華民族的血液,震驚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到三峽精神、到青藏鐵路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翻看中國精神的動人篇章不難發現,它們的源頭,無不來自長征精神。

    盡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八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丈量的不僅是兩萬五千里的距離,更是一種精神,這就是民族精神和信念。長征精神要學習,更要堅持學習!在新形勢下,我們就要用長征精神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更好地為作家服務。

    一是強化理想信念的導航作用,激勵我們更好地為作家服務。

    長征中,面對“左”傾錯誤以及張國燾分裂行徑的影響和干擾,面對國民黨優勢兵力的圍追堵截以及自然條件的極限性挑戰,紅軍將士最終戰勝艱難險阻,創造了人間奇跡,其原因就在于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把這支衣衫襤褸的隊伍凝聚成了無堅不摧的鋼鐵洪流。     

    今天,固然沒有雪山草地、戰火硝煙,但這并不意味著前進航程的風平浪靜。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全球范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蕩,帶來了人們價值需求和價值取向的多樣性。這一方面擴展了人們自由選擇的空間,體現為歷史的進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會意識形態和精神維度上的撲朔迷離,甚至于原本清晰的思想觀念、道德立場和價值判斷也變得模糊了。對此,我們更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更好為作家服務有機的結合起來。

    二是大力倡導艱苦奮斗的精神,在挫折與磨難面前永不言敗。

    《長征—聞所未聞的故事》的作者索爾茲伯里曾經感慨:“人類有四大史詩,以色列人從埃及出走、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侖進軍莫斯科、美國人拓荒西部,但是他們與長征比都黯然失色。”長征途中,紅軍歷盡磨難,許多戰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然而,正是憑著這種艱苦奮斗、置之死地而后生精神,紅軍贏得了勝利,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長征昭示我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在平時機關事務工作中,大力弘揚紅軍精神,像當年紅軍那樣,勇于正視困難、迎接挑戰,以激情、理性和智慧詮釋新時代的艱苦風斗精神。

    三是強化集體主義觀念,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團隊意識。

    長征中,紅軍將士堅持黨的正確領導,維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與分裂主義行為作針鋒相對的斗爭,維護了黨的團結和中央的權威;各路紅軍互相配合,協同作戰;行軍途中,官兵同甘共苦、患難與共。不僅如此,紅軍時時處處關心群眾、宣傳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中國共產黨的團結、黨和人民的團結,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成功的基礎條件。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長征素材中的育人資源,用實實在在是事例撼動心靈。讓大家切實懂得,個性的表達必須以學會遵守規則和尊重他人為前提,個人的得失成敗只有和集體的榮譽、人民的利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聯系起來才真正有意義。

    四是要勇于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培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感悟出真諦。實踐中鍛煉成長,應該用紅軍長征勝利的生動歷史和英雄壯舉來警醒和激勵自己,把長征精神內化為自身的品格和素質。當然在實踐中不見得總是會一帆風順,困難、挫折在所難免。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用積極樂觀的情緒來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強自己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紅軍將士當年“隨意坐地堪露宿,臥看行云逐浪翻。帳月席茵刀槍枕,談笑低吟道明天”。靠著這種以苦為樂、奮發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締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不朽神話。

    歲月流轉,時代變遷。作為一段歷史,長征已漸漸遠去,但是作為精神豐碑,長征精神將永遠熠熠生輝,激勵后人。當年的戰火已經散去,新的長征依然山高水長。面對嚴峻的困難、復雜的考驗,讓我們高舉起長征精神的火炬,堅定無畏地勇敢前行!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