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王若虛】重走長征路的心得體會

    2016年10月17日11:25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王若虛 點擊: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主席《憶秦娥?婁山關》中的詞句,描述了長征的艱難,抒發了決心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引導中國革命走向新勝利的豪情壯志。

    70年前,從江西出發的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歷盡艱辛,轉戰二萬五千里到達陜北,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成功轉移到了西北,翻開了中國革命新的一頁。這次舉世無雙的長征,是一部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正如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所言: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遠征,它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它仍然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激情。為了弘揚長征精神,緬懷當年紅軍艱苦奮斗的革命歷史,在黨支部籌劃下,我也踏上了“長征路”。

    我們首先去的是福建連城、長汀一帶,在那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長汀參觀了革命烈士瞿秋白被囚禁過的地方。1934年瞿秋白先生的被捕,更是何等令人痛心。秋白先生是個偉大的文學家,在他就義前的一個時期,沒有寫出像文天祥那樣的正氣歌,也沒有寫一篇偉大的革命文學來遺給后人,誠然使人感到遺憾。但是在“為革命而死”與“背叛革命”兩條道路作抉擇時,秋白先生在得悉蔣介石下令要處決他時,那種若無其事的神態和從容就義的情形,充分證明了那崇高的革命品質。我后來去網上查到了瞿秋白烈士就義時在中山公園八角亭拍的照片,他背手挺胸,兩腿分叉,面帶笑容,看著鏡頭,那種從容不迫,絲毫不像是在刑場上。照相后,他在亭子里坐定,自斟自飲,旁若無人。酒興中他又高唱《國際歌》、《紅軍歌》數遍。痛飲多杯后,瞿秋白在呆若木雞的士兵刀槍環護之下,走出中山公園,漫步走向刑場。他手夾香煙,顧盼自如,再一次高歌吟唱,并不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共產主義萬歲!”走到羅漢嶺下蛇王宮側的一塊草坪上,他盤膝而坐,對劊子手微笑點頭說:“此地正好,開槍吧!”

    這一年,他只有36歲。瞿秋白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和革命事業奠基人,我想,也只有這樣一個不畏懼死亡的人,才能但此大任。

    在江西,我們則參觀了革命圣地瑞金。瑞金蘇維埃臨時政府誕生的歷程是錯綜復雜的。從醞釀籌建到正式成立,經過了召開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成立蘇維埃大會中央準備委員會和由中共蘇區中央局負責籌建等幾個階段的準備。它也是長征路的開端,一座祠堂,裝下了新生共和國的權力機構。地處瑞金城外葉坪的謝氏祠堂的大廳被木板隔成了15個小房間,各個部委的辦公室,僅一桌一椅一床而已。而臨時中央政府在中國革命斗爭的艱難征程上,創造了不朽的歷史功勛和豐富的歷史經驗。

    1929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進駐閩西古田。我來到古田會議會址的門前,它是一座清朝宗祠建筑,由前后廳和左右廂房組成。址內庭院空闊,依次為前院、中門、下廳、正廳。左右兩側為廂房,步入中門,正廳是古田會議會場,主席臺設于左側。右邊廂房第一間則為毛澤東同志辦公室和休息室。我緩緩地走進了右邊廂房,內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盞煤油燈。如此簡陋的環境,卻是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召開地,通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古田會議決議案。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仍能感受到紅軍當時的艱苦卓絕,信念堅定,面對惡劣的環境不退縮不抱怨,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大眾的解放而不顧自己的身處,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高度團結的精神,帶給人難以言喻的震撼。

    后來我們又來了井岡山,井岡山上最著名的一個經典是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碑上刻著朱德的題字“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背面是毛澤東的手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個字。黃洋界,十里橫排,高山迭影,雄偉險峻,一望無際。著名的黃山界保衛戰就發生在這里。日出、峰巒、云海、杜鵑,與黃洋界的山高地險形成對比。

    在井岡山烈士陵園里,有兩面掛滿曾經在這里戰斗過的革命先輩的照片墻,我看了很感慨,右手邊是一直活到49年建國的,包括毛澤東、朱德等元勛,在左手邊,則是犧牲在井岡山上的烈士們,我有心看了下簡介,大部分人犧牲時才25歲上下,最大的也不過30出頭,很多都是在戰斗中犧牲或者被捕后英勇就義的。

    講解員介紹說井岡山共有四萬八千余人犧牲,但是園內只記錄下了一萬五千多位烈士的名字。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沒有留下姓名。任何一場革命的勝利注定是由千千萬萬無名英雄共同鑄造的。雖然無法名垂千古,卻也值得后人深深地敬仰。如果不是這幫革命義士英勇地奔赴與敵對抗的第一線、奮力掩護領袖,如果缺少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環節,中國就不是今天的中國,我們的生活也不是現在這樣和諧安逸了。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不光是社會精英,普通的老百姓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用自己的鮮血澆灌出民族希望和繁榮。當塵埃落定之后,那些無名英雄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我們所有人仰望和銘記。

    陵園的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是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戰士宋任窮題寫的。順山而上,有兩組臺階,第一組有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井岡山人民得解放;第二級有60級,寓意北山烈士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對外開放。 我順著臺階一級級的向上走,走過紀念堂,走過雕塑園,沉默著,表達對他們的吊唁與哀思。

    至此,這次紅色之旅可以說完滿結束了。我重溫了革命歷史,緬懷了死難先烈,讓我更加了解當時紅軍是多么的辛苦啊,但更重要的是我領悟了一種精神——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不但是革命勝利的根源,同樣也是實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一個根源。經過了這次,我一定會更加發揚革命精神,爭取真正成為黨的好幫手和后備力量。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