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烏蘭其木格:評《羋月傳》

    2015年09月26日00:27 來源:上海作家網 作者:烏蘭其木格 點擊:

    (北方民族大學講師、評論家)烏蘭其木格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和親愛的各位網絡作家和編輯的朋友們上午好。其實我首先要說我坐在這里面是非常忐忑的。剛剛進入這樣網絡評論里面,在這樣的一個場合下,做一個拋磚引玉的工作,說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得到各位大家的批評指正。尤其在馬老師的發言之后,我發現我們之間的觀點定位都是有很多悖論的地方。

    他在定位這部作品不是歷史小說,但是我恰恰是從歷史小說的觀點來進入的。我讀這個《羋月傳》的時候,最開始的時候我特別害怕看到的是好看熱鬧,但是觀點確實沉浮和老舊的關于女人都狠的模式。以后細細研讀以后,我發現這部作品不是我所最初的這樣一個認同。

    因為她是一部思力深厚,氣勢宏闊,語言雅正,包蘊著大格局氣象的作品。為什么這樣說我要從以下三個緯度來說。

    (北方民族大學講師、評論家)烏蘭其木格

    首先《羋月傳》具有宏闊的視角與探源文明的雄心魄力,這部作品潛入到歷史的伸出,百科全書式地呈現了列國爭雄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縱橫糾葛。其時間跨度之大,文化縱深真廣,人物涉及之眾。共同奠定了這部作品的藝術高度。

    作者在書寫羋月人生故事的同時,更寄托了史家了精神氣度和理想抱負。從晚清小說創作的流脈來看,我們說史傳對于中國小說的影響,大體表現為陳平原所說的“補正史之闕的寫作目的、實錄的春秋筆法,以及紀傳體的敘事技巧”這三個層面。

    從這三個層面來衡量《羋月傳》,確實體現了歷史小說的傾向,作者對于人物所處的時代、文化、政治等的敘述,不是僅靠漫無邊際的虛構和蒼白的想象,也不是完全照辦古書上有限的記載,而是在廣播的吸納閱讀后,融會貫通在《羋月傳》的文本創作中。

    寫歷史上實有人物的小說,如果你不具備基本的實證精神,而一味的憑借想象和編造,就會缺乏敘事的說服力。

    這樣使讀者是產生對你這個閱讀世界的產生,或者是你的寫作水平的質疑。《羋月傳》里作者舍得下工夫,有效地規避了這一缺陷,具有一般歷史小說所不及的謹嚴。作者將人物的命運,安置在歷史的大波波瀾中,對事件的敘寫,沒有停留無于淺表的觀察,而是細致考證。深入的思考,揭示出歷史與人生的常與變,藝術第呈現出時移世易的變化法則,國運成敗的內在因素,以及人性幽微的復雜變換。

    在宏闊的北京中,還原了中國歷史上大秦帝國在一個杰出女性的運籌帷幄中艱難崛起的歷史,并通過羋月人生命運的跌宕起伏,全景式地描摹了從貴族到貧民,從圣人到奸佞,從宮廷到市井,從國家政治到日常生活,從各國習俗到飲食器物的世間萬象和人文境況。這些描寫,就是為干巴巴的歷史填充了豐盈的血肉。從中我們不僅能夠窺見生活之變,政權之變,更能體物到人文之變與人性之變中所蘊含深刻的波輪與艱難彌合。

    其實《羋月傳》寓寄著對理想人性的召喚,完成了對一個生機勃勃時代的致敬與懷念。在文本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活力四射、激情飛揚、不甘命運白布的人物群體和時代精神。大爭之世同時也是自由之世,這是中國文明值得真是的青春期,理想、野性、活力,成為那個時代的關健詞。

    它思力昂揚,不拘一格,不為俗常的人倫道德所限。比如策士張儀為達到治世理想可以不顧信義,而且他毫不掩飾他對財務或者功名的可盼之心。這是我們說的這樣一個人物。還有他展示了風云激蕩時代的人物風骨與精神面貌。

    這些人不論男女,不分貴賤,普遍具有堅韌不拔的個性,熱切的功名心,以及快意的恩仇。敢于抗爭的個性風采,從而譜寫出中國文明在初始階段令人向往的思想光芒,折射出自由氛圍中人性可能達到的厚度與寬度。

    在文本中,不僅帝王可以揮斥方遒、指點江山。即便處于人生低谷,淪落市井的士子女性也不失人生之理想,試圖通過才智與自由的競爭將生命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這種張揚而鮮明的生活理念和社會文化氛圍讀來令人確有心潮澎湃的感覺。尤其是在當下時代,當我們的精神越來越萎靡,情緒越來越焦慮,心靈越來越順受之時,確實需要雄強精神的注入。可以說,中國當代小說并不缺乏庸常和日常,但卻缺乏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思辨色彩的作品。更少見到具有超越性和靈活升華的經典之作。

    從這以意義上說,作者花費巨力,潛入中國文明的源流之中,書寫出一個時代繁復的政道人心,這種精神的原創力和藝術上的大膽實踐,實在算的是一個壯舉。

    最后《羋月傳》彰顯出鮮明的女性意識,我看這個書上已經做了對比,就是跟《甄嬛傳》的這樣一個對比,其實我看了以后我覺得跟《甄嬛傳》中的女性群體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甄嬛傳》中的女性是為了個人的利益的最大化,為了保衛和提升自己的地位,他們都在苦苦掙扎、勾心斗角乃至自相殘殺。在《甄嬛傳》中,女性與女性之間,匱乏的是互相的體恤和同情,她們之間的聚合離散皆因利益,甚至到了每一句閻雨都可能暗含譏刺,每一次觀照很可能飽餐禍心,每一回探望都可能預示惡毒尹某的程度。

    這些女性終其一生的事業便是將生命中寶貴的時間都和才智都耗費在邀寵獻媚,不遺余力地打擊對手的權謀之中。

    在《羋月傳》中你很難看到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這些女性呈現出的是人性的偏狹自私與陰險狠毒。是一批迷失自我生命價值,缺乏自主與反思的女奴群體。

    為了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這些女性將人性惡的方面無限放大,人性惡在《甄嬛傳》中取得了合理的合法的地位,而人類最可珍重的自由、平等、尊嚴、親情等等全部被輕易地方主。我們當然說可以這樣說《甄嬛傳》是一種時代情緒的集中折射,是陷入了齊澤克所宣稱的“啟蒙絕境”中的現代人表現出惶惑無力。

    但是作為讀者,我覺得作為人類精神堡壘的文學創作,我希望看到的是窺破真相后的勇敢承擔和積極探求。能夠讓人在災難與悲哀中看到人性向陽取暖的努力。在抗爭或在孤獨中永葆自主自省自由的精神氣象。

    從這一閱讀期待出發,我驚喜第發現作者在《羋月傳》的創作中沒有陷于凝滯落后的理念陷阱。相反在作品中時時可見大膽而新鮮的發。作者也寫了女人之間的爭斗,但這卻不是全書的重點,更不是所有女人共同的特質,作者通過甄嬛庸夫人等這些人,她駁斥了女人之間一地雞毛式的宮斗。《羋月傳》的寫作重點是通過女主人公甄嬛的傳奇人生,呈現出女性在政治、時代、文化轉折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彰顯出大爭之世時女性不讓須眉的這樣一個氣度。

    《甄嬛傳》并不是傳統文化規訓出來的賢妻良母,而是始終具備獨立人格和自主追求的健全個體。她公然宣稱“我也是自己的主任,我由我自己,來主宰命運。”她有獨特的氣質風姿,敢于破除從一而終的成見,與心儀的男性相戀相愛相守。而不是犧牲一切只掏君王的垂愛和癡情。她同時具備超群的學識與極高的悟性,懷抱鯤鵬之志積極脫離狹小的閨閣。與睿智的群體切磋并探討為政之道,最重要的是,她還有堅韌的品質和對女性價值的深切認同與倡揚。

    比如說她不顧群臣和兒子的阻攔,必須要剩下與義渠王的孩子,因為在她的理念當中,我們覺得這是作者的新發點。她的認知當中認為,上古先民因為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便沒有受阻相殘只是,從而認定兄弟同胞從母是天性,從父卻不過是利益之間的爭斗罷了。所以一母所生的是手足親情,而一父所生的兄弟親情則是靠不住的。這樣的理念,頗為穎異,也極具顛覆性和挑戰性。

    此外,我還要說幾句多余的話,我認為這個研討會其實是一個自家人關起門來的一個圍爐話長短的這樣一個作為,既然是自家人那就不能只能褒揚,我就我自己的體會談一談《羋月傳》的缺憾。我談三點。

    首先是問中明顯存在矛盾的地方,比如在第一卷中敘述到和氏璧是楚王商在羋月七歲的時候給女兒壓驚的才賜給她的。但在第四卷的時候作者又說這是因為羋月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和氏璧。這樣的一些前后行文的錯訛是存在的,對于這些細節處理還是要做努力。

    另外一點還有情節設置我認為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說燕易后和蘇秦之間的情愛故事展開的我貴覺得特別突兀。另外一點還有比如說羋月生母向氏自殺時機的選擇我認為不符合情理。作為一個母親即使再絕望也不應該當著年幼女兒的面,讓她目睹她的慘死。因為這樣的話,對小女孩的內心沖擊,給她加了一生當中都難以磨滅的這樣一個印象。

    《羋月傳》對文明的探源歸納以及牧民之道也乏可探討之處。另外一點我覺得這些作品這些都可以做細節方面的,格局上是大的。這就說明這個作品在思想性上是打通的。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