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g4444"><delect id="g4444"></delect></rt>
    <dl id="g4444"><acronym id="g4444"></acronym></dl>
    <li id="g4444"><dl id="g4444"></dl></li>
    <abbr id="g4444"></abbr>
    關閉按鈕
    關閉按鈕

    【新華社】(文化視點)茅盾文學獎得主金宇澄:“方言,這是文學的要求”

    2015年09月22日09:13 來源:新華社 作者:尚昊 點擊:

    上海作家金宇澄日前憑借小說《繁花》斬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這本通篇糅雜滬語的小說,自2012年問世以來,在廣受中國讀者歡迎的同時也引起了文學界不小的反響。

    這部小說中,金宇澄在兩個時空里交替敘事,以滬生、阿寶和小毛三個主人公為線索,輻射出了兩個時空里生活在上海灘中的幾十個人物。前一個時空中,物質匱乏,稚嫩的男孩小囡經歷了成長,卻不免夢想的幻滅。后一個時空中,他們卻已儼然步步為營的“老江湖”,在流水般的宴席中體味著物欲橫流和人間百態。 

    “方言”是人們談及《繁花》時最常使用的標簽,在這部35萬字的作品中,滬語從頭至尾,如梅雨一般,從60年代的少年記憶彌漫到到90年代的花花世界。與此前海派文學的代表作家張愛玲和王安憶相比,金宇澄的寫作接通了更早期的傳統文學表達,保留了更濃重的地域特色。

    “方言敘事不是旁門左道,這是文學的要求,并非所謂的‘通俗化’或者‘接地氣’那么簡單。”金宇澄說。

    “《金瓶梅》和《紅樓夢》中的語言都不是當時的標準官話。清末民初的小說包括以后的白話小說都主張‘我手寫我口’,以方言為依托。”在金宇澄看來,小說使用方言是再正常不過的傳統,只不過在當代,隨著文化中心的北移以及普通話的全國推行,某些方言如吳方言的創作才沉寂下去,讓讀者感到陌生。

    金宇澄認為,小說應重在凸顯“人”的特色,作者應該表現“腳踏實地”的語言內容。“寫小說遠非講故事這么簡單,作家不僅要關注故事的完整性,更需要語言的敏感度,要有文字腔調。”金宇澄說。

    在金宇澄看來,塑造文學形象最重要的工具是方言,而普通話則更接近于‘人造’的語言。“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確定了以北京官話為基本音的普通話,普通話進入字典,成為了‘折中’之后的一個不變的標準。”金宇澄說。

    金宇澄認為,從文學意義上而言,普通話的穩定性很強,不如自然演變的方言那樣富含時代的個性。“傳統文學的語境和現在有很大的差異,文學的功能和任務之一,就是保存語境。通過鮮活的方言,作者可以把時代的特殊聲音、詞匯和句型保存下來,這更有文學時空的識別度。”金宇澄說。

    對金宇澄而言,滬語無疑是他的“第一語言”,而普通話是“第二語言”。他坦言用普通話思維進行創作,他只能達到很一般的寫作和表達效果,但在《繁花》的創作中,他整體使用了滬語的思維,“第一次感受到寫作的自由”。

    在用滬語完成《繁花》初稿之后,為了讓非滬語區的讀者理解和接受,金宇澄開始考慮對文中的滬語進行改良。

    在金宇澄看來,在根深蒂固的普通話教育中成長起來的當代讀者,對于方言尤其是非北方語系方言的辨識度和聽力已大不如前人。“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我們的先人到達一個新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學習當地的方言,而今天我們只用講普通話就可以,環境完全不同了。”他說。

    在改良《繁花》中的滬語時,金宇澄為自己確立了一個標準——讓每一句話既能用滬語讀通,也能用普通話讀通。為此,他首先刪除了滬語中的人稱詞“儂”(你)、“阿拉”(我們)和“伊”(他)。“倘若非上海的讀者翻開《繁花》,放眼看去滿頁全是這種字眼,這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大家的閱讀習慣已經被牢牢確立。”金宇澄說。

    “我做了很大的犧牲,一本小說中的第二人稱沒有了,可想而知。”金宇澄說。在他看來,即使是所謂的方言文學,也要將方言的文本提供給非方言的讀者去看,打通方言的屏障。

    改良后的《繁花》并不完全是“地地道道”的滬語,金宇澄也坦言他所寫的是“帶蘇州口音的上海話”,但是基本上把滬語的句式和韻味、獨特性體現出來了。“不響”“事體”“十三點”“赤佬”……這些詞匯出現在《繁花》中,帶給讀者濃濃的上海味道。如今,網絡上已經出現了各種方言的朗讀版《繁花》,有普通話版、上海話版、蘇州話版等,經過改良,《繁花》在閱讀上沒有了障礙,方言的屏障被打通了。

    這部小說推出至今,在豆瓣的評分已經達到了8.8分,“上海和非上海讀者都能接受它,欣賞它,我很高興,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金宇澄說。

    金宇澄笑言自己并非“方言主義者”,《繁花》也并不承擔推廣滬語的任務,而是他的一種實驗,用以尋求一種新的文本來表現人和生活。

    “感謝《繁花》獲得讀者和評委的肯定,但這并不是說,我會一直按照這樣的語言方式去創作,也并非號召大家都要用方言來寫作。《繁花》只是嘗試了一本小說的可能,這是我積壓許久的興趣。”金宇澄說。

    上海作家協會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02215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3678號
    電子郵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聯系電話:086-021-54039771
    1253